清代古建築贛邑劉氏總祠
日期:2016/12/15 1:22:14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2010年9月15日下午,為拍攝《贛州古巷》系列,我騎著小單車開始滿城轉悠,隨意間騎進了位於贛州城區西北部的鹽官巷。這是條“人”形小巷,一撇是藕塘裡一撇是鹽官巷。藕塘裡早年因有水塘數口,多植蓮藕,得名,建巷後,沿用藕塘裡名。行至稅務部門宿捨看見有一座明清建築與之相鄰,近前一看,竟是贛州市的保護文物“劉氏”宗祠。我在贛州生活了幾十年,竟不知道藕塘裡還“雪藏”著這樣一座氣勢宏偉保存相對完整的古建,讓我興奮莫名,拿起相機我拍,我拍,我拍拍拍。
現存的大門是斗拱式的飛檐建築,這是我國建築特有的一種結構。大門上書楹聯一副:“流環章貢,秀峙崆峒,幸山川別開生面;世衍俊宗,家诒顧及,大門第賴有傳人”香火鼎盛,才俊輩出的自豪撲面而來。
這是一座三進祠堂。進的祠堂,與尚顯富貴闊綽的門面相比,內裡就破敗的多了,2000余平米的堂子只看到兩位上了年歲的老太太在這裡晾衣洗滌,很是清冷。
劉家祠堂實際上是贛州同鄉的劉氏總祠。從祠的構思和格式來看,是屬於祠廟合一堂館並存的古代建築風格。它的規模之大、取材之精、工藝之美,在當時的虔州城為數不多,發掘出的祠銘中有一段記載:“章貢精華、崆峒清淑、寐廟巍峨、樓台高矗”。
這座名祠是從清代同治八年著手策劃,花了十年籌備,尤以舉人劉安倬趁赴京會試大考的機會,收集各地建築資料,以京城祠廟建築為式樣,並與在京的虔人官員才子商討,共繪藍圖。在虔城以劉安倬、劉拱辰為首,組織43人的建築班子,發動城鄉內外劉姓捐資銀元10658元,於城西購買錯雜民居50余畝,從光緒五年四月動工,至光緒六年十月峻工,建築面積達6000平方米。
那時的這座建築背北面南,其原貌是三進大廳,戲台建在大門之內,大廳兩側有治事廳、祭器庫、兩廊為鐘鼓樓。祠有蕭牆、庭院、垂花門、抄手游廊、穿堂、儀門、耳房。右邊和後院有水塘、花園、亭、台、樓、閣。戲台面對大廳可容千人觀戲,台柱有詩“妝成離合悲歡以無為有,演出倫常綱紀作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