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3層民國建築為“同和裕銀號舊址”整體遷移到240多米外的新址

3層民國建築為“同和裕銀號舊址”整體遷移到240多米外的新址

日期:2016/12/15 1:18:24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既保護文物本身,又滿足建設需要

  徐州一處文保建築將平移

  在240多米外“安家”

  為給軌道交通讓路,徐州將一座文保單位——一民國建築進行平移。昨天(7日),現代快報記者探訪獲悉,這座3層老建築已經“騰空”,再過幾天,它將整體遷移到240多米外的新址。

  現代快報記者 李偉豪 文/攝

  即將整體平移的3層民國建築為“同和裕銀號舊址”,位於徐州市區的大馬路上。據記載,這座建築建於1932年,混合結構,建築面積284.4平方米。2011年,被徐州市人民政府列為第五批文保單位名單。銀號舊址原建築是兩層,最上面的一層為現代後建。青石為基,門窗雕花,相得益彰,門外兩根直徑約半米粗的石柱,遍布一圈一圈凸出的自然紋飾,使得整座建築顯得素樸厚重。雖歷經滄桑80多年,其內部木質扶手、樓梯都保存完整。

  徐州因修建軌道交通的需要,“同和裕銀號舊址”被劃入1號線的站點范圍,在現代交通與文物保護相遇的時候,涉及的多家單位經過商討論證,最終拿出了將建築整體平移的解決方案。根據保護方案,平移240多米後,把老房子的建築基礎通過技術加固。同時,清除掉“同和裕銀號”舊址老建築之外的其他後建部分,恢復“同和裕銀號”的民國舊貌。平移之後,徐州“同和裕銀號舊址”不再用於商業,將整體保護起來,供市民、游客參觀。

  “同和裕銀號”舊址的平移保護項目由軌道公司拿出技術方案,文物處對保護方案和具體措施審核後,上報省文物局審批。徐州市文廣新局文物處相關負責人表示,在軌道交通1號線經過的地方,僅此一處文保單位,“平移”既保護了老房子,又解決了軌道交通站點建設。

  昨天上午,現代快報來到現場探訪時,這座3層的老建築已經脫離地面“騰空”,在它的下方,20多個立式液壓千斤頂“托舉”著,工人們正忙著往下面鋪墊沙袋。“鋪墊沙袋後,再放上鋼板,然後由3輛大型平板車一起發力,齊頭並進拖走。”施工人員告訴現代快報記者,這座老建築自身重量達1100噸左右,加上施工附著的防護梁,總重有1300噸。據悉三層樓房將在12日前後進行移動施工。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