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600年太廟轉型藝術館 對文物古建築零損害

600年太廟轉型藝術館 對文物古建築零損害

日期:2016/12/14 11:19:41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歷時3年設計、規劃、改造,位於勞動人民文化宮內的太廟藝術館已正式對外開放。作為開館展覽,“歷史的溫度:中央美術學院與中國具象繪畫”展正在太廟大殿、後殿、配殿等7個展廳同時展出。

    歷時3年設計、規劃、改造,位於勞動人民文化宮內的太廟藝術館已正式對外開放。作為開館展覽,“歷史的溫度:中央美術學院與中國具象繪畫”展正在太廟大殿、後殿、配殿等7個展廳同時展出。

  5年內,勞動人民文化宮將被打造為集展覽展示區、傳統國學區、職工文化區、特色公園於一身的“三區一園”新形象。其中的“主角”太廟藝術館將定位於舉辦藝術、文物展覽、文化講座和公共教育活動的精品藝術匯聚高地。

  轉型 藝術行走在古老宮殿間

  據勞動人民文化宮副主任張毅介紹,太廟藝術館由市總工會、北京市勞動人民文化宮、中央美術學院三方共同管理運營。太廟藝術館的館域面積為太廟紅牆內全部區域,包括古代中國最高建築等級的太廟享殿、寢殿、祧廟及6座配殿等明代建築,這9座古老宮殿都將成為藝術館的組成部分。

  藝術館整體設計由當代著名建築師朱锫執掌,在充分保持古建風貌和保護歷史文物的基礎上,增加了專業展覽設施,同時兼顧國學講堂、職工文化服務等功能,展廳設施、燈光照明、安防技防系統經檢測已達到國內領先水平。

  根據規劃,享殿除推出展示太廟文化的常設展外,還可舉辦書畫、文物等臨時展覽。享殿東、西配殿,寢殿東、西配殿均為國際標准的展廳。寢殿還將兼顧國學講堂、職工文化互動等其他用途。祧廟為可靈活分隔空間的職工文化活動區,東、西配殿將用來承辦職工活動、國學講堂。

  目前文化宮的門票為2元,可以參觀除大殿外的其他開放各殿。通票15元(含大殿參觀中華和鐘門票)。對於持北京市工會京卡會員卡的職工,持卡可到售票處換取一張通票。

  保護 對文物古建築零損害

  太廟始建於公元1420年,原為明、清兩代皇帝祭祀祖先的場所,也是展示中國古代禮制文明的最高場所,建築氣勢恢宏,文化底蘊深厚。1950年,經周恩來總理提議,太廟被移交北京市總工會管理,成為職工群眾的文化活動場所。

  提及文物保護,張毅表示,對於古建築他們看得比誰都重,所以一切行動都是堅持對文物建築的零損害。比如,文化宮內有714棵古樹,為了保護這些樹,所有超過3米的大車都不允許進入太廟。遇到大型展品,只能用小推車將展品運進太廟。

  “所有的展品都不會接觸古建築,掛畫的牆壁都是制作的輕質隔牆或可移動式牆體、擋板,設備管線等也都不會破壞現存結構。”張毅說,在布展時,所有地面都要鋪上防火毯防止破壞地面,就連柱子也要包上厚厚的防撞材料。文化宮還成立了專門的管理團隊,施工不完,管理人員不能離開,以確保萬無一失。

  同時,園區還建立了完善的運行保障體系。增加安全設施建設投入,升級改造電視監控系統,解決重要部位、重點區域夜視監控,實現全中心視頻監控系統聯動。

  相關

  百年中國油畫珍品

  登陸太廟

  即日起至10月11日,“歷史的溫度:中央美術學院與中國具象繪畫”大型系列巡展——北京展登陸勞動人民文化宮太廟藝術館, 中央美術學院上世紀100年間收藏的200余件精品首次展出。

  本次展覽是中央美術學院建院以來首次大規模地將院藏精品向社會公眾展示,其中尤以“徐悲鴻及北平藝專的名師”作品、“馬訓班”師生作品、“油研班”師生作品等為代表。展覽中還可以欣賞到徐悲鴻、吳作人、董希文、靳尚誼、侯一民等一大批老教授及美院中青年骨干教師的油畫作品。

  展覽共分為五部分,分別是:新學啟蒙(1900-1949)、國家敘事(1949-1976)、本體精研(1977-1999)、當代關切(2000-2014)和中央美術學院院藏外國具象油畫原作及研摹作品。其中,“新學啟蒙”以清末民初難得一見的老油畫、存世數量稀少的玻璃畫為起始,又有40余件民國時期的珍貴油畫,包括近年來剛剛發現的留日歸國的李叔同作品《半裸女像》、第一位留英歸國的李毅士《陳師曾像》、《王夢白像》、第一位留法歸國的吳法鼎《旗裝女人像》、徐悲鴻的《雙人體像》,以及林風眠、吳作人、孫宗慰、齊振杞、艾中信、馮法祀等早期重要油畫家的作品。央美老院長靳尚誼1984年創作的青年彭麗媛肖像《青年歌手》也同時亮相。

    (來源:北京晚報  記者 蘭潔)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