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古城保護意識 鐘樓社區青少年探秘古建遺存
日期:2016/12/14 21:36:30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近日,姑蘇區雙塔街道鐘樓社區近30位小朋友在社區工作人員、了解社區掌故的“老蘇州”以及蘇州碑刻博物館志願者的帶領下,尋訪社區內各個年代的古建築和歷史遺跡。孩子們在志願者的指導下制作古跡石刻拓片,和家門口的古跡來了次“親密接觸”。
鐘樓社區所在的天賜莊片區,是蘇州古城范圍內歷史遺跡最豐富的區域之一。轄區內有著大量的名人故居、古街、古橋、古牌坊,歷史人文價值不可估量。為了讓社區廣大青少年加深對家園歷史文化的了解,從小樹立保護古跡遺存的意識,社區特別組織了此次歷史遺跡探秘活動。活動中,孩子們從蘇州最古老的教堂——聖約翰堂出發,沿官太尉河一路尋找沿線的古建築、古代遺跡。在平日裡熟悉的望星橋,眼尖的孩子在橋欄桿上找到了至今清晰的石刻題記。據精通地方掌故的“老蘇州”介紹,望星橋原名“望信橋”。相傳在古代,該橋是蘇州城東水陸交通樞紐,舟楫車馬來往停靠,非常繁忙。清代,外地人來蘇應考,多在望信橋登岸,前往附近的定慧寺巷貢院應考。故望信橋又有“科舉望喜信”之意。1927年後,該橋改名為諧音的“望星橋”。1935年,為適應交通需要,原來的石拱橋被改為如今的鋼筋水泥預制板平橋。
“瞧,這兩只小獅子真漂亮,下面還刻著字呢。”當隊伍行進到望星橋北堍,一座雕刻著獅子和龍紋的金山石牌坊引起了孩子們的注意。“老蘇州”向孩子們介紹起了這座牌坊的歷史。原來,歷史上望星橋北堍一帶有倉聖祠、黃孝子節婦祠、王潘公祠等祠廟建築。如今,保留下來的這座牌坊就是原先伫立在黃孝子節婦祠大門前。牌坊上方正中刻有“雍正二年”的題記,表明牌坊的建造時間。兩側立柱上镌刻有楷書對聯——孝全赤子性,節並太姑貞,是古代表彰孝子和貞潔婦女的話。蘇州碑刻博物館志願者現場對石刻對聯制作了拓片,並讓孩子參與到拓碑的過程中,親身感受這門古老傳統手工藝的魅力。
在當天的活動中,孩子們走進古建築感受歷史的氣息,通過聽老人講故事了解這片土地過去發生的事情,並對黃孝子節婦祠石牌坊、望星橋題記、壽星橋重修記等多處與社區歷史相關的石刻文字制作了拓片,保存下珍貴的第一手歷史資料。鐘樓社區黨總支書記王秋月表示,保護轄區內的歷史文化古跡,社區責無旁貸。“希望通過舉辦此次古跡尋訪活動,以實景體驗的形式,讓保護古城歷史文化的意識在孩子們心中扎下根,同時帶動社區全體居民加入到保護身邊古跡的行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