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各座廊橋修復的立項設計已完成 泰順廊橋將嘗試智能化保護

各座廊橋修復的立項設計已完成 泰順廊橋將嘗試智能化保護

日期:2016/12/14 11:04:48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10月19日,一場廊橋捐款對接座談會在泰順縣舉行。搜集木構件、提交立項設計、對接民間認捐資金……連日來,泰順縣有關方面緊鑼密鼓地推進各項廊橋修復工作,力爭在年底完成所有方案審批,盡早進場施工。     今年中秋節期間,泰順遭遇百年不遇特大暴雨,痛失薛宅橋、文興橋、文重橋三座“國寶”級廊橋。此後,溫州上演一段不讓廊橋成為“遺夢”的愛心接力:自發倡議、帶頭捐款、尋找木構件的暖心故事不斷上演。     災情發生後一個多月,泰順多次召開廊橋修復保護部署推進會。泰順縣文廣新局副局長周鹹俊說,包括修復被沖垮廊橋在內,泰順計劃對域內15座廊橋進行修復,預計需花費3000多萬元。從9月21日起,泰順廊橋修復工作已全面啟動。目前,當地已經完成各座廊橋修復的立項設計,並提交省裡審批。     根據有關規定,國家文物保護單位修建需國家、省等有關部門審批,其中涉及施工圖紙審查等多個程序。     “備料的木材需要新砍,前期處理還要半年左右,橋墩等水下作業一般要在秋冬季枯水期實施,同時還要趕在明年春季汛期前完工。”周鹹俊說,時間十分緊迫,眼下,他們同時抓上報審批和修復准備工作,等所有方案完成批復後,第一時間進場修復。     10月18日下午,記者在泰順縣筱村鎮文重橋、文興橋沖毀現場看到,兩個臨時搭建的雨棚下面,整齊地堆放著搜集過來的木構件,個別已經朽爛不堪的木構件則被分揀出來單獨存放。     橫跨同條溪流的文重、文興兩座橋的木構件被沖散之後,上千根木頭一度混雜在一起。根據木構件的長短、大小等,包括泰順木拱廊橋技藝省級傳承人曾家快在內的專家最終甄別出對應橋梁的木構件。目前,薛宅橋也已初步完成木構件的整理標記。     “還原文物的真實性,需要盡可能用上原構件,並將每一塊找到的木構件重新放回到原來的位置。”筱村鎮文化員鄭浩告訴記者,即便實在不能用的木構件,也要截取能用的部分,再用其他備料接上。     修復工程不是簡單復位,而是要與今後的保護和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等工作相結合,讓修復好的廊橋經得起時間考驗。     眼下,泰順縣省級以上文保單位安防工程項目正在招投標。周鹹俊說,這是一個文保工程的智能化項目,屬於國家試點,涉及廊橋的防洪、防火工程等。今後,廊橋下的水位到設定警戒位置,就會發出預警,實現實時預警,用“科技之手”加碼廊橋保護。來源:來源:浙江日報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