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鎮江62處古建面臨保護性拆遷 僅9處或保留
日期:2016/12/15 1:20:45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2011年,“鎮江最美古村落”傳出拆遷的消息,當年10月12日、10月25日……現代快報持續關注報道了此事,有關部門及專家也呼吁:江蘇的古村落不能再拆了。時隔一年多,拆遷的消息再次傳來。
“拆遷標語都掛起來了,聽說工作組很快就會進村,看來葛村這次真的要開拆了!”6月20日,在鎮江新區丁崗鎮葛村的“解氏宗祠”內,葛村文物保護委員會的老同志們都聚集起來,焦慮之情溢於言表。“一旦開始拆遷,挖掘機鐵臂之下,還能有幾處古建築幸存?”現代快報記者 孫玉春/文
現代快報記者 施向輝/攝
最新進展
62處古建,只保留4處遷建5處?
葛村是鎮江地區富有特色的古村落,已有近千年歷史。按照南工大教授汪永平等人的調查統計,葛村尚存有62處明清至民國時期的古建築,而讓汪教授感動的是,葛村人自己尤其珍惜本村的歷史積存,保護和呼吁工作已經持續了好幾年。“呼吁的人都老了,建築也一年年更老了,談論保護或是拆除,如果沒有具體行動,以後都將不再有什麼區別了!”
葛村位於鎮江新區南部,眼下鎮江新區正在不斷開發建設,葛村其實已經處於城市新區的邊緣,葛村的周圍馬路都已經修好,站在村裡,可以看到四周的高樓。
20日下午,現代快報記者趕到葛村“解氏宗祠”,這是目前葛村最重要的古建築,建於明代,已經有550多年歷史,宗祠正廳是鎮江市級文保單位。葛村村民來了不少,還帶來了當地政府宣傳拆遷改造的概念圖。乍一看,概念圖上高樓環立,要保留的古建築寥寥無幾。葛村文物保護委員會的解五生說,聽說這次是真的要動拆了,他們所處的其實是東葛村,西葛村兩三年前已經拆遷。在2011年,當時葛村就已經要拆遷,只是由於各方呼吁,葛村的60多處古民居才和整個村落一起得以暫留。而這次,概念圖上明確標注,保留9處古建築。
“解氏宗祠(保留),解氏冊分支祠(保留),更鼓樓(保留),榜眼第(保留),大宅門(遷建),解朝東故居(遷建),解氏樂分支祠(遷建),解氏禮分支祠、解亦車宅(遷建),大帝廟(遷建)。”可以看到,一共9處,或保留或遷建,而且是相對集中在解氏宗祠周圍。
“以後保留下來的古建築也是坐井觀天了。”村民們表示,周圍建成數十幢高樓,當地住戶都要遷進去。“住在古建築的人沒有了,原來的環境沒有了,這等於是搞成一個微型濃縮博物館,這是真正的保護嗎?”
專家聲音
不符合
省文物局的要求
南京工業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教授汪永平是葛村保護的見證人,他曾經多次率學生到葛村調研、測繪。這次聽說拆遷工作組都要進村了,對於前景他非常不樂觀。“葛村這次准備保護的只是其中一小部分而已。”
據了解,2011年,汪教授帶領學生在葛村調查一個星期,測繪了62處古建築。其實汪教授也是全國第三次文物普查的專家,當時文物普查進入復核階段,他驚訝地發現,葛村只有10處建築進入文物普查名錄,大部分則沒有被統計進入。汪教授認為,如果62處能夠全部或大部分進入文物普查登記名錄,那麼葛村就不會這樣“有實無名”了。據了解,葛村曾經試圖申報江蘇省優秀古村落,但不知何故沒有選上。
據了解,在2011年10月份,江蘇省文物局的“蘇文物保【2011】142號文”,標題為“關於請加強鎮江新區古民居保護工作的意見函”,上面明確提出,鎮江新區古民居是鎮江新區歷史文化的主要載體,建議該市規劃行政部門會同文物行政部門盡快提出古民居總體保護意見。丁崗鎮葛村是古民居較為集中的村落,地方特色顯著,應予整體保護,保持其歷史風貌和空間尺度。
此外,東南大學的專家也曾經給葛村制定過保護規劃,當時保護的建築幢數是32處,但是後來政府拿出來向公眾征求意見的規劃,變成了只有8處。後來,又增加了一處,這次變成了9處。“要是30多處,基本上也可以讓人接受,保留9處,有些還是遷建,與省文物局要求不符,與文物保護原則也不符合。”汪教授說,一旦遷建,很多古建築其實已經失去原來本質。
政府回應
是“保護性拆遷”,方案尚未最終定
6月20日下午,鎮江新區管委會社會發展局和丁崗鎮的領導向媒體通報了情況。據丁崗鎮黨委書記徐仁蘭介紹,葛村其實列入村莊拆遷計劃已經兩年了。
“葛村的拆遷,是丁崗整體規劃之一,葛村是新區的南大門,241省道穿葛村而過。”徐書記說,兩年前,葛村的500多戶村民就進行了丈量,今年上半年已經全部完成。之所以遲遲未拆,就是考慮古村落民居以及歷史文化的傳承。
“有些有歷史傳承價值的,文保單位確定的,或者本村落社會人士覺得有價值的,都在做規劃進行保護。”徐書記說,比如解氏宗祠、更鼓樓、西葛村的大帝廟等。
但是她強調,葛村的拆遷是要拆除目前部分散落的民居,同時就地重建新葛村,“將來是一個新的小市鎮面貌,現代和古典融合。”有些古建築或許有村民認為有價值,但是沒有經過文物部門的認定,那麼保留也是沒有依據的。葛村的拆遷和保護其實是一體的,目前的定位其實是“保護性拆遷”,拆遷也是為了保護古村落的文化遺產。到目前為止,葛村古村落民居保留方案仍然是征求意見階段,最終的方案是要通過文物部門同意的,在此之後才會有明確的詳規出來。目前當地做的仍然是拆遷准備工作。
鎮江新區管委會社會發展局承擔了文保職責,據該局趙健書記介紹,當初社發局普查過葛村傳統建築和文物古跡,後來東南大學也做過保護規劃,曾經篩選出32處予以保護的建築,不過後來方案沒有完成。從履行文保職責看,目前葛村確定市級文保單位一處,加上列入第三次文物普查名錄的,都在這次拆遷征求意見的保留或遷建范圍內。此外,他們還對散落的建築構件調查造冊,准備予以集中收集展示。
趙書記表示,最近確實有村民等認為保留得少了,特色不夠,此外有專家、村民等質疑遷建不符合文保規定,對此他們都會予以考慮。
@我的心為什麼這麼痛:他這種保護性拆遷只是為了保護而保護,是一種形式主義,都拆了搬了,那樣都不能叫古村了,古村的意義就失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