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縣土溪鎮
日期:2016/12/14 18:39:24   編輯:古代建築史渠縣土溪鎮
土溪於清乾隆五年(1740年)建場,清光緒末年設鎮,1949年設鄉,1958年改鄉為公社,1983年恢復鄉名,2004年撤鄉建立土溪鎮。土溪是歷史上相當長一段時期的川東北政治、經濟、軍事中心和巴渠文化的發源地,曾數為州、郡、縣治所。
土溪鎮是全國有名的文物重地,城壩村的城壩遺址和漢阙村的3尊漢阙最具代表性。城壩為秦漢時代古賨國國都,占地1820畝,距今已有3200多年的歷史,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曾出土過大量戰國青銅器及漢代文物,有著名漢代編鐘、漢代釉面磚等,48口漢井至今仍有部分在使用。1991年5月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三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5月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第六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每年都有許多專家學者來這裡考察研究,試圖從這裡尋找到商朝文化的血脈和根基。堪稱國寶級文物的漢阙,距今已有1800多年的歷史。在土溪鎮的漢阙村,比鄰聳立著馮煥阙、趙家村東無名阙、趙家村西無銘阙3處3尊漢阙,以馮煥阙最為著名。馮煥為宕渠人,是東漢朝的開國重臣。馮煥阙1961年與北京故宮等同時被國務院列為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渠縣也因漢阙數量多(6處7尊,占全國僅存漢阙的四分之一)、規模大、保存完整,居全國第一,而得“中國漢阙之鄉”的美譽。阙上各式各樣雕塑,造型生動、刻畫細膩、題材廣泛,吸引了一批又一批海內外專家學者參觀考察。
土溪鎮歷史悠久,文化底蘊豐厚,湧現出了先秦道家思想家鹖冠子、西漢幽州豫州刺史馮煥、車騎大將軍馮绲等歷史人物,有傳誦千年的“竹枝詞”、激勵士氣的“巴渝舞”……全鎮有23個村文化活動中心、23個村級圖書室,有各類書刊12余萬冊,有24個遠程教育中心,有音樂、美術、書法、攝影及文化業余創作人員1000余人;全鎮有初級中學1所,在校學生2100余人,升重本率名列全縣同類學校第一;有小學3所,在校學生3200余人,適齡兒童入學率達100%,土溪鎮第一中心小學被命名為四川省校園文化特色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