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人,一生是“赕”
日期:2016/12/14 9:58:50   編輯:古代建築史
寨神是傣族村寨的保護神,即社神,傣語稱“丟拉”。他們是原氏族的祖先,通常是建寨過程中有功的特權家庭成員,在氏族發展為村社以後,便被供奉為寨神,由本寨人供奉。寨神有善惡兩種,善者能保佑全村,惡者則會危害本村利益,因此都要加以供奉和祭祀。寨神通常被供祭於村中的寨子中央,具有無上的權威。傣族人一生中的一切重大事件,都與寨神息息相關,都要舉行一定的祈禱儀式。城子寨祭寨神時是由每戶女主人參加。各家各戶備辦雞、酒、蠟條、糯米飯、芭蕉等祭品到神位所在處上供,請寨神享用。祭祀時全村人不從事生產,關閉寨門,以四角形狀竹篾(傣語稱“達遼”)掛在寨門口作為標志,並用繩索、樹枝封鎖路口,禁止本寨人員出入。祭祀寨神由村寨首領主持。
城子寨位於勐侖縣郊三公裡處,站在山上放眼望去,二百八十八戶人家的傣族大寨一覽無遺,椤梭江繞寨而過,四季風景如畫。
傣族人,一生是“赕”
“赕”,發音為dán,查了《詞源》,是指古代東方、南方少數民族以財贖罪,現已成為中國雲南西雙版納傣族向廟宇捐獻財物求佛消災賜福的一種習俗。
傣族人堅信人有來生的說法,所以一生都在赕,他們認為:今生的好日子是前世赕下的,所以要不停的赕,為自己,為來世,為後代赕下足夠的財物;有赕的人才會有幸福的人生,所以赕貫穿了整個民族的精神世界和物質領域。我有幸在2003年8月8日親近了一次傣家人的赕。
傣族在農歷的6月15日那天舉行了關門節的赕事活動,關門之後每7天要過一次赕,但這些赕都是些小赕,最大的活動是向佛寺敬獻經書,這個活動叫做“赕坦”。
“赕光”的巖丙
在今天曼春滿108戶人家的赕中,巖丙的“赕光”(“光”傣語:鼓)是最奇特的。他赕的一個象腳鼓,就放在他家的貢品旁邊,佛祖像的左側。
正中的釋加牟尼像周圍擺滿了人們拿來的赕的貢品,前來朝拜的人們就地而坐,不過他們都有備而來,有的帶著涼席,有的帶著墊子,一副要長坐久跪的陣勢。貢品卻是些千奇百怪的東西,有筒圈的衛生紙、康師傅方便面、冷酸靈牙膏、雕牌洗衣粉、娃哈哈牌的礦泉水、生黃瓜熟糯米飯等等,數不勝數。
赕給自己的“麥懷擺那”
新鋪蓋、新衣物,還多了些鍋、碗、瓢、盆、桶一些生活用品,就像是要過日子似的,這些大件就是為自己赕的“麥懷擺那”,
我曾聽到過這麼個故事,說有個寨子緬寺的佛爺想要還俗了,村民們央求他再做幾年,教會小和尚念經以後再還俗,沒有摩托車我們可以赕給你,家裡的田地我們可以去幫忙收種,父母的房子舊了我們可以蓋新的給,反正要每天能聽到誦經聲才行。
“赕塔”的波濤嘎徕
傣家人“赕塔”是專門有一個日子的,在開門節(農歷的9月中旬)後的每個月圓之日輪流對每座佛塔進行赕塔奉。
“赕轉滾呆”的巖化
(傣語“滾”是人,“呆”是死,“赕轉滾呆”意思是赕給死人)。按照傣族的習俗,人死了要火葬,沒有墳墓,也沒有墓碑,周年時在佛寺裡給死者做一次赕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