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仁各族人民創造了多彩燦爛的歷史文化留下了眾多獨具特色的文物
日期:2016/12/15 1:35:40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公民記者來到金阊區,在北碼頭84號看到一座古建築。據了解,這棟樓房是由英國人於1931年建造,系私人住宅。後來,該建築變成了北碼頭街道和居委會的辦公樓。而當公民記者走進樓內,發現並無辦公人員。後經詢問得知,街道和居委會已撤出此樓,如今成了一座空樓。
銅仁市位於貴州高原東部,武陵山腹地,東臨湘楚,北接重慶,是連接中原地區與西南邊陲的紐帶,享有“黔東門戶”之美譽。銅仁歷史悠久,春秋屬荊楚,秦屬黔中道,明代設府,沿襲至今。鄭建中的繪畫題材廣泛,山水、花鳥、人物等都有涉獵,但他一直鐘情於速寫,他認為速寫是藝術表現形式中最樸素,最平易近人的。一年前,鄭建中萌發了速寫百幅京城古建築的想法,鄭建中不是建築學家,但他認識到,皇城古代建築中包含著許多歷史和文化信息,是古人給我們留下的寶貴遺產。不分嚴寒酷暑,走遍京城的東西南北,尋訪帝都遺韻、感受青磚建築藝術的魅力、體味歷史變遷的滄桑,完成了幾百幅古建築速寫。他從其中遴選了100幅作品結集出版並向公眾展出。村民們集資修建的就是這座劉氏宗祠,村裡的老人們說,這座宗祠是宋朝年間,一個叫劉景進的人所建,當時他官至一品,皇帝為了獎勵他的輔政之功,特賜一塊匾讓他掛在門廳上。
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銅仁各族人民創造了多彩燦爛的歷史文化,留下了眾多獨具特色的文物古跡,成為推動該市社會經濟發展的寶貴資源,在兩個文明建設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積極作用。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98處;對外免費開放並獲國家資金補助博物館、紀念館8家;有國家級歷史文化名村1處,省級歷史文化名村1處,有省級歷史文化名鎮3處,省級歷史文化街區1處。銅仁市碧江區東山古建築群位於銅仁城區中山路兩側及大江北路東側,建於明初,清代續修,現存建築大部分為清代遺構,集廟宇、會館、民居、店鋪、古城牆、碼頭及自然山水等於一體,類型豐富,規模宏大。東山古建築群占地面積約11萬平方米,建築面積2.7萬余平方米。各級政府引資或爭取上級資金及自身投入共計8000多萬元,先後復建了川主宮、維修了中南門古城、石阡萬壽宮、思唐古建築群、樓上古建築群、苗王城古建築群等,並進行了文物周邊環境綜合整治,通過維修保護,一大批文物古建築得到及時搶救和保護。把古建築群打造成風景名勝區,有效地推動當地旅游產業的快速發展,借此機會該公司以推動高端產品——“雪花純生”為大賽助威,希望通過這次大賽,能讓每一瓶“雪花純生”啤酒像貴州的古建美景一樣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這些門都是武官,全部是武官,其他地方上的官到這裡要下馬,坐轎的要下轎。南源劉氏的祖先在漢朝時便是皇族,村民們說,正因為如此,這座宗祠才有資格用一根長十幾米、橫穿三間房的木頭作為房梁。村民們說,據目前她們所知,這是宋朝留下的千年古建築。甚至成了一些村民堆雜物倒垃圾的場所,大家都覺得非常心痛。於是村民們自發地對宗祠進行修繕,但這座古宅究竟是什麼時候的建築,當時的青磚建築風格是怎樣的,他們不得而知,所以希望有人能給他們的修葺工作提供技術上和史料上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