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史 >> 晉祠歷史

晉祠歷史

日期:2016/12/14 18:39:16      編輯:古代建築史

    晉祠,位於太原市區西南25公裡處的懸甕山麓,晉水的發源處,是中國著名的名勝古跡游覽勝地。1961年3月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晉祠始建於北魏前,是為了紀念周武王次子叔虞而建。武王滅商之後分封諸侯,把次子叔虞封於唐,叔虞死後,其子夑繼位,因有晉水,改唐為晉國。後人在懸甕山麓、晉水源頭建祠立設,以祭祀叔虞。郦道元《水經注》記載:“際山枕水,有唐叔虞祠”,即今晉祠。晉祠歷代均有修建和擴建。南北朝天保年間(550-559年)擴建晉祠“大起樓觀,穿築池塘”。唐貞觀二十年(646年)太宗李世民游晉祠撰《晉祠之銘並序》碑文,又一次擴建。太平興國九年(984年)依山枕建正殿,是供奉唐叔虞,至北宋天聖年間(1023-1032年)追封唐叔虞為汾東王,其母邑姜亦供奉於正殿之中。熙寧年間(1068——1077年)封邑姜為“顕靈昭濟聖母”,遂有聖母殿之稱,後來唐叔虞祠堂遷於北側,形成今日格局。

    游晉祠,可按中、北、南三部分進行。中,即中軸線,從大門入,自水鏡台起,經會仙橋、金人台、對越坊、獻殿、鐘鼓樓、魚沼飛梁到聖母殿。這是晉祠的主體,供奉的是唐叔虞的母親,周武王的王後,周成王的母親邑姜。建築結構嚴謹,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北部從文昌宮起,有東岳祠、關帝廟、三清祠、唐叔祠、朝陽洞、待風軒、三台閣、讀書台和呂祖閣。這一組建築物大部隨地勢自然錯綜排列,以崇摟高閣取勝。南部從勝瀛樓起,有白鶴亭、三聖祠、真趣亭、難老泉亭、水母樓和公輸子祠。這一組樓台計峙,泉流潺繞,頗具江南園林風韻。此外最南部還有十方奉聖禅寺,相傳原為唐代開國大將尉遲恭的別墅。祠北浮屠院內有捨利生生塔一座,初建於隋開皇年間,宋代重修,清代乾隆年間重建,為七級八角形,高30余米,每層四面有門,飾以琉璃勾欄。登塔遠眺,晉祠全景歷歷在目。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