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史 >> 石家莊大乘寺

石家莊大乘寺

日期:2016/12/14 18:38:13      編輯:古代建築史
    大乘寺是國內現存時代較早、規模較大而又保存完整的佛教寺院之一。始建於隋開皇六年(586年),原名“龍藏寺”。宋初,太祖趙匡胤敕令在龍藏寺內鑄造銅佛,並蓋大悲閣,遂大興土,以大悲閣為主體的一組宋代建築先後告成。到了清康熙、乾隆年間,又兩次大規模維修和增建,寺院發展到鼎盛時期。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改龍藏寺為隆興寺,俗稱大乘寺。歷代帝王曾多次到此巡境幸駐跸,上香禮佛,題詩書匾,刻碑立石。


    寺院格局

    到隆興寺首先看到的就是天王殿,天王殿也是隆興寺的正門剪票處,供奉彌勒菩薩,天王殿門上懸有康熙皇帝手書“敕建隆興寺”金字牌匾。走過天王殿,就是原來六師殿的遺跡。六師殿正正准備重修,有意盡心力者,不妨慷慨解囊.繞過台基,便看到了巍峨高大的摩尼殿。


    摩尼殿的主體,是一座進深七間,面闊七間的正方形殿堂。摩尼殿中的壁畫、彩塑同樣十分珍貴。摩尼殿殿堂中央為一正方形內槽,這使得殿堂中呈“回”字形。在面南的壁上,為宋塑釋迦牟尼和迦葉、阿難二弟子及明塑文殊、普賢二菩薩塑像。塑像高大、雄渾,氣度不凡。東西兩側及大殿四周繪有明代壁畫。壁畫氣勢恢宏,人物眾多,筆法精細。可惜的是絕大多數已經脫落,真是令人深感遺憾。

    最令人稱奇的,是北壁明代通壁懸塑的五彩海島觀音。整面壁上,人物多樣,山石、祥雲萦繞其間。色彩鮮艷,至今仍光彩照人。最特別是北面明朝嘉靖年間重塑的高3.4米的倒坐觀世音(倒坐大致的意思是表明觀世音菩薩不渡盡眾生,永不回頭的大慈大悲),優柔端莊,被魯迅譽為“東方美神”。真可以稱得上是中國最美的觀音.但見她頭戴寶冠,項飾璎珞,帔巾自肩下垂,身著紅色長裙,右腿屈起擱在左腿,右手搭於左腕抱住右膝,頭微右側,身略前傾,呈大自在狀。一派閒適自若、怡然自得的寫意樣子,更令人叫絕的是當你從不同的角度看這座雕塑中觀世音菩薩的眼睛的時候,總會覺得大慈大悲的菩薩面露笑意的慈眼安撫我們這些愚癡的眾生。

    從北面抱廈走出,穿過牌樓門,便可看見戒壇。走出戒壇,便可看到東側的轉輪藏閣和西側的慈氏閣。在慈氏閣裡可以看到了宋代木雕天冠彌勒佛。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