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史 >> 盤山古道

盤山古道

日期:2016/12/14 18:33:23      編輯:古代建築史

    盤山古道蜿蜒在磅礴的群山中,是石頭鋪築而成,只是因為一代又一代人的踩踏才成了路。石階順山勢傾斜,盤璇而上,那石階被過往行人的腳磨得光溜溜的,見證了人類變遷。

    在溫嶺市大溪鎮陳洋村的深山叢林間,綿延著一條神秘的古道,蜿蜒於田野山脈之中,與山溪相隨。它是一條往來閩浙的官道、商道,也是一條探險科考的古道。它就是有著“東瓯王國”國道之稱、溫嶺山脈之祖的盤山古道。

    《黃巖志》載:“宋時,縣城柏樹巷設永寧驿,縣南45裡設白楓驿(今峰江),下置戌鋪(黃土嶺)、店頭、魚沉、白楓4鋪。元初增設州前、巖前鋪,撤魚沉、白楓鋪。後增柏岙、繡嶺鋪。明洪武二年(1369年),永寧驿改丹崖驿,廢繡嶺鋪,增路口鋪,共7鋪。”

    千百年來,盤山古道也和絲綢古道、茶馬古道一樣,既串起了眾多民族和文化的交融,也經歷了殘酷的戰爭和災難。路面雖已失去了往日光亮,但從古道的基架中,仍可想象當年的輝煌。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過盤山古道後,在卷首寫道:“登盤山嶺,望雁蕩諸峰,芙蓉插天,片片撲人眉宇。”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