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名稱 >> 西塘旅游貼士

西塘旅游貼士

日期:2016/12/16 20:29:29      編輯:古代建築名稱



西塘的弄

宅弄為西塘的一大特色景觀,西塘宅弄極能反映出西塘人的性格。宅弄深處,曲徑通幽,不知深幾許,行至盡頭,豁然開朗,確實別有洞天。

最有名的弄:

西街上的石皮弄長68米,寬僅1米由216塊石頭鋪就,因石薄如皮而得名,有西塘’‘一線天”的說法。


最窄的弄:

一是李宅中的小弄,寬度只限一個人側身而過;二是環秀橋西的野貓弄,最多30厘米.它是兩三幢房子中間的一條縫。


最寬的弄:

位於燒一香港北高沿李宅的大弄.可並排走5個人.

最短的弄:

位於余堂內的宅弄,全長不過三米。





夜游西塘

西塘寧靜的夜更加令人回味。每當夕陽西下,夜幕低垂時,沿河的紅燈籠就亮了起來,臨而建的煙雨長廊在夜色裡仿佛變成一條紅紅火龍,熱情卻不失莊重,典雅又平易近人。

飛在這寧靜祥和的氛圍中,您可與友人在船上對弈,談古論今,激揚文字;亦可品香茗,訴離緒,寄相思;或邀三五知己,嘗西塘的特色小菜,品淳樸的農家風味;您可以看西塘人節日中在水上放水燈,這是西塘夜色裡最迷人的風景線;您還可以從江南絲竹中聆聽西塘千年來跳動動的脈搏。


夜游指示:每天晚上18:00~20:每年5-10月設立夜游項目。可游覽西園、張正自然藝術館(根雕)、紐扣博物館,景點內有豐富和精妙的展品。游船人滿即發。定點發船時間:14:00、19:00、20:00.

西園

西園在西街計家弄內,建於明代,是鎮上風景優美之處。1920年冬天,詩人柳亞子來西塘,曾住西園並與西塘南社社友在西園攝影留念,題名“西園雅集第二圖”。入園處是小橋流水、石獅門廳,園內環繞磚砌花格游廊並伴水榭、曲橋、假山、涼亭、人工瀑布等。

五福橋

五福橋建於明代,為單孔石橋,它連通燒香港東端的南北兩岸。五福是指福、德、壽、祿、善。這是民間對人生的五大追求和祈願,用在橋上是造橋人對過橋人的祝福,希望此橋能給人們帶來的不僅是方便,還有每個人
所希望的種種吉利。




 


薛宅

薛宅1914年建造,宅院為磚木結構,前後有兩埭。前埭臨街,後埭是正廳,前後棣之間有一個小天井,天井前有門牆。薛宅有幾個特點:一是淺,二是簡,三是亮。


送子來鳳橋

送子來鳳橋初建於明末,為三孔石板橋,傳說建造時,適有一鳥飛來,造橋人認為祥瑞,取名“送子來鳳橋”。來鳳橋采用中國古典園林中特有的復廊建築形式,其造型及結構別致,為新景點之一。


醉園

醉園初建於明代,有古磚砌花壇和江南罕見的徽磚拱橋。園內池石玲珑、回廊通幽、翠竹生妍、秀色醉人。


臥龍橋

臥龍橋位於北柵市河口處,建於清代,為單孔石拱橋,是鎮上最高橋梁。


種福堂

種福堂為清代江南居民大宅式建築,前後共有七個單元。站在街上看到的門面不是很氣派,與邊上的房屋沒有區別。那是因為從前太湖一帶有強盜出沒,門面的平淡是一種偽裝。其實是江南明清建築文化風格先抑後揚的典范。

燒香港

燒香港是古鎮最早的繁華中心,燒香港的“港”字有兩層含義:一為街道,二位為河港。很久以前這裡是富人居住的地方,所以燒香港裡的建築有一個顯著的特點,門檻特別高,都用整條的石頭做成。北街上有聖堂廟,出五福橋有福源宮、東岳廟。燒香港裡民居基本保留著明清時期風貌,小河悠悠,石駁岸裡鑲嵌著一個個石河埠;連綿屋宇中一條條古弄前通河,後達田,曲徑通幽。

環秀橋

環秀橋在塔灣街毛家弄口,建於明代,是西塘鎮上最早的橋。現在的環秀橋是1997年重建的石拱橋,小橋與明淨的河水相互映襯,構成了一幅淡雅而整潔的圖畫。

陸墳銀杏

走完煙雨長廊,跨過臥龍橋,穿越燒香港,最終看到的是陸墳銀杏。這是西塘鎮著名的兩棵古樹,一雌一雄,終止於明洪武年間,樹干蒼勁,銀杏的生長地原是陸邦的墓地,故稱“陸墳銀杏”。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