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史 >> 世界上最古老的木結構寺廟 日本法隆寺

世界上最古老的木結構寺廟 日本法隆寺

日期:2016/12/15 0:24:03      編輯:古代建築史

法隆寺

又稱為斑鸠寺,位於日本奈良生駒郡斑鸠町,是聖德太子於飛鳥時代(593-710)建造的佛教木結構寺廟,據傳始建於607年,但是已無從考證。法隆寺占地面積約187000平方米,寺內保存有自飛鳥時代以來的各種建築及文物珍寶,被指定為國寶・重要文化財產的文物約190類合計2300余件。法隆寺分為東西兩院,西院保存了金堂、五重塔;東院建有夢殿等,西院伽藍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木構建築群。

 

 

法隆寺建築物群和法起寺共同在1993年以“法隆寺地區佛教建造物”之名義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法隆寺占地面積約19公頃,分東西兩院,東路有夢殿等建築;西院伽(音qié)藍有金堂、五重塔、山門、回廊等木結構建築,是世界最古老的木造建造物群。法隆寺的一個特點是雲拱,被稱為飛鳥樣式的代表。

 

西院伽藍建築特點

 

西院位於從南大門進入後正面稍微高出一段的地方。進入伽藍,右為金堂,左為五重塔,外圍“凸”字形回廊。回廊正南面開中門,中門左右延伸出的回廊與北側大講堂左右相接。回廊途中“凸”字型的肩部,東有鐘樓,西有經藏。以上伽藍稱為西院伽藍。金堂、五重塔、山門、回廊非聖德太子在世時原物而是7世紀後半葉再建。

 

西院伽藍布局示意圖

 

山門(國寶)

 

重檐歇山頂(日語稱做入母屋造)門,日本寺院門的正面的柱間多為奇數(3間、5間、7間等),此門正面柱間為4間,在正中立柱十分特異。門內左右安置塑造金剛力士立像。作為日本最早(8世紀初)的仁王像十分貴重,但是由於安置場所受風雨侵蝕、難於修補,吽形像身體部已經用木造的後補替代。(參見哼哈二將)此門現在不用作出入口,參觀者由回廊西南隅進入。

 

 

金堂(國寶)

重檐歇山頂佛堂,上層沒有設房間將屋頂設為二重是為了外觀的氣派。金堂的斗拱稱為雲斗、雲肘木,是多用曲線的獨特款式。此外,二層的卍字形高欄(扶手)、將其支撐起來的“人”字形束也很獨特。這些特色是僅能在法隆寺金堂、五重塔、中門;法起寺三重塔、法輪寺三重塔等處才能見到的様式,是日本7世紀建築的特色。支撐第二重的屋檐的四方的雕刻有龍的柱子是為了強化建築構造在在鐮倉時代的修理時附加的。金堂的壁畫是日本佛教絵畫的代表作,在國際上也十分著名。

 

 

五重塔(國寶)

      

法隆寺中的五重塔類似樓閣式塔,但塔內沒有樓板,平面呈方形,塔高31.5米,塔剎約占1/3高,上有九個相輪, 是日本最古老的塔,屬於中國南北朝時代的建築風格。

塔的特色是底層到頂層的房檐的遞減率高,第五重頂層房檐的一邊只有底層房檐的約一半左右。第一層內部東西南北四面各自安置著稱作“塔本四面具”(國寶)的塑造群像,其中80尊塑像為國寶。東面是“維摩經”中文殊菩薩與維摩居士問答的場面,北面是釋迦涅槃,西面是分捨利、即印度諸國王分配釋迦遺骨的場面、南面是彌勒之淨土。北面為釋迦圓寂而悲傷的佛家弟子像尤為出名。

 

 

 

回廊(國寶)

與金堂為同時期建立,既是走廊又是區分聖境與外界的牆圍。但是靠近大講堂附近灣折部分以北是平安時代所建。當初的回廊在大講堂前閉合,大講堂在回廊以外。

 

 

藏經(國寶)

奈良時代建築,兩層,安置觀勒僧正坐像(重要文物)內部非公開。

鐘樓(國寶)

 

建於經藏對稱位置上平安時代(797-1192)建立

大講堂(國寶)

平安時代建立,安置藥師三尊像(平安時代、國寶)和四天王像(重要文物)。

 

其他主要建築

南大門

 

夢殿

 

聖靈院

七大不可思議

 

法隆寺的七大不可思議主要可歸納為以下七條,但是寺院沒有具體正確的記錄,七大不可思議這樣的說法開始於江戶時代。

 

1、法隆寺伽藍內蜘蛛不結網,鳥雀不拉糞

 

實際上伽藍內不可能完全沒有蛛網鳥糞。這有可能是院內僧眾希望法隆寺保持清靜的良好願望的一種表現。

 

2、南大門前有一塊稱為鲷石的大石

 

南大門階梯下的地面埋有魚形的大石。據說不管下多大的雨,雨水也不會漫過石頭,可能含有希望魚(或者水)只到此處打止之意。

 

3、五重塔上的九輪插有四把鐮刀

 

一說鐮刀是為了封住聖德太子怨靈而設,還有一種說法是祈求防止雷擊。這可能受到中國古來五行說影響、五行中雷屬“木”,鐮刀屬“金”。金克木,所以用鐮刀鎮雷。此外還傳說如果看到鐮刀向上為豐年,向下為荒年。

 

4、法隆寺中有三個伏藏

 

伏藏就是地下的倉庫,這是法隆寺破損時,為再建而暫時存放財寶的地方。分別位於金堂東北角,經藏內,回廊南西角、被石蓋覆蓋。

 

5、因可池內青蛙都是獨眼

 

位於連接西院伽藍與東院伽藍的石板路的附近的因可池,在古代曾建有聖德太子居住的斑鸠宮。據傳聖德太子在學習的時候因為蛙聲太吵而用毛筆點了青蛙的眼睛一下,從此此池中的青蛙都只有一只眼睛了。

 

6、夢殿的禮盤(僧人用座台)背面出汗

 

夢殿救世觀音像前的禮盤。毎年2月將這個禮盤暴曬,根據蒸發出的水汽多少預測一年的糧食收成(日語稱做“夢殿のお水取り”)。

 

7、地面沒有排水口

 

實際排水口是有的,這一說法估計是為了表現法隆寺排水好地盤好。
 

(來源:微信公眾號古建平台)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