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史 >> 北京角樓:洋人稱“巨堡” 中國人叫“金隅”(圖)

北京角樓:洋人稱“巨堡” 中國人叫“金隅”(圖)

日期:2016/12/15 0:23:57      編輯:古代建築史



內城東南角樓 北京現存唯一的角樓。東南角樓內原有北京內城很有名的泡子河,雖然名為河,實際上是湖。[詳細]

 

外城東北角樓位於東便門附近。1900年8月,八國聯軍在外城東北角樓東南面,架炮轟擊北京城。

最近,如果您路過南二環護城河東南轉角,會發現那裡多了一座角樓。這就是歷時兩年,剛剛完工的外城東南角樓,也稱左安門角樓。

提起角樓,您可能首先會想到紫禁城角樓。其實,不單紫禁城有角樓,北京內城、外城也都各有四個角樓。明《英宗實錄》載:“四年四月丙午,修造京師門樓、城壕、橋閘完……城四隅立角樓。”也就是說,明正統四年(1439年),北京內城完工時,就已經在四個角建了角樓。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外城完工時,外城四個角的角樓也落成了。角樓自古就是中國城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單是標志性建築,也起到警戒、瞭望的作用。

    北京內城的四個角樓建在突出城牆外緣的方形台座上,台座與角樓加起來高達29米,底邊長約40米。角樓的外觀與城門箭樓十分相似,只不過它比城門箭樓更寬大,也更厚實。北京有句俏皮話:“臉比城牆拐彎還厚”,可見角樓的堅固。巍峨的城牆與堅固的角樓相得益彰。難怪上世紀20年代,瑞典學者喜仁龍將它稱之為“巨堡”。過去,北京內城角樓內是京城比較荒涼的地方,除了內城西南角樓被稱為“金隅”外,其他三個城角一般都是廟宇、兵工廠、教場、貧民窟或墳地。

內城的四個角樓在庚子事變中都嚴重受損。後來,東北、西北、西南角樓先後被拆除,唯一存世的只有內城東南角樓,現被辟為明城牆遺址公園。

與內城角樓相比,外城的角樓就小得多了。外城角樓通高15米,進深均6米,只有兩層,給人感覺不像是個戰爭防御性建築,倒像是花園中起點綴氣氛作用的小亭子。外城西南、東北角樓早在上世紀30年代就已經拆除;西北、東南兩座角樓分別在1957年和1955年拆除。如今復建的外城東南角樓,多少能讓您領略到一些老北京的古意吧。

(來源:北京日報)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