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史 >> 山西這個地方,從夏商,跨隋唐,過金元,到明清,歷代文化精髓的

山西這個地方,從夏商,跨隋唐,過金元,到明清,歷代文化精髓的

日期:2016/12/15 0:14:05      編輯:古代建築史

你知道有一個地方,

跨越了夏商至今四千年歷史,

依參天星斗而建,暗合陰陽五行,

地上古堡,地下則是錯綜迷離的古地道,

……

如果你不知道,

不要緊,

我們帶你一起來領略,

張壁古堡的風采!

 

明修古堡,暗修地道

隋唐地道

 

 
 
 
 

誰能想象的到,在這個小小的村落地底,竟然隱藏著一個總長度近萬米,呈上、中、下三層的軍事通道!

 

 

據說當年在隋末時期,劉武周為了抗擊李世民,建築了該堡,只不過其實是“明築城堡,暗挖地道”,在城堡的地下構築了攻守兼備、可屯兵萬人的地道,距今已有1380余年的歷史。

 

 

地道最上面一層距離地面僅1米左右,中間一層地道距離地面十幾米,而最下面一層距離地面足有二十多米深。地道內有指揮窯、將軍窯、儲藏窯、伏擊窯、馬槽、陷阱、天眼、水井、排水道等,融攻、防、藏、遁於一體,縱橫曲折,四通八達,其設計奇巧,規模之宏大,有“地下長城”之譽,且與地上明堡巧妙連為一體,令人歎為觀止!

 
 
 
 
 

 

這裡的古墓群,高端大氣上檔次

金代墓葬

 

 

 
 
 
 

金代古墓群位於張壁古堡西南黃土塬上,二十八星宿之鬼位。一號金墓“買地券”記載為大定四年,即1164年。

 

墓室為八角形仿木結構,直徑三米,墓頂穹窿由三十層磚塊疊砌而成,內壁全用磚雕飾面,壁面門扇刻有手捧花瓶的侍女立像,檐口用磚雕的枋子、斗拱和筒瓦形裝飾。

 

古墓群建築精致、裝飾豪華,從一個側面印證了張壁昔日的繁榮。

 
 
 
 
 

 

這裡有數不清的宗教廟宇

廟宇祠堂

 

除了頗具規模的軍事堡壘,眾多的宗教廟宇也是張壁古堡的一個看點。堡內現存十六座祠廟,真武殿、空王殿、三大士殿、二郎廟、可汗祠、關帝廟等各自分布在南北兩門附近,且大都建於城牆之上。

 

可罕王祠

 

 

可罕廟位在南門之裡、石街之東,憑高而恃,俨然堡中之堡。依碑記,延祐元年曾重建,則此廟祀,歷700年之久遠。琉璃脊筒,金黃飾件,殿前鐘鼓二樓,九級須彌台階,顯見祀主崇偉,堪比帝王之尊。

 

張壁久為漢地,何故有可罕,所祀者何人?可罕之謎,撲朔迷離。

 

 

空王行祠

 

 

空王行祠重修於明萬歷41年,此前便有空王寺,始建年代不可考。主祀空王古佛,配祀摩斯、銀公二聖。

 

殿內彩塑工藝精美、造像逼真,諸佛神情悲憫,俯佑眾生。壁畫或傳真,或寫意,再現古佛行跡、唐鸾威儀、綿山十景、田園詩意,真可謂出神入化,巧奪天工。

 

殿頂遍用琉璃,光彩奪目。有三山聚頂、有龍風呈祥、有吻獸攢瑞、有天將神勇,個個精美絕倫,件件妙法橫生;檐下琉璃碑,孔雀藍色,黑釉書寫,國內琉璃藝術之絕世珍品,舉世罕見。每年三月十七日空王佛聖誕日,四方香客聚古堡、詣行祠,禮佛還願,絡繹不絕。

 

 

關帝聖廟

 

亘古獨一人,大勇稱夫子。關帝廟坐南面北,隨山就勢。奉關帝聖君,關平捧印於左,周倉持刀於右。殿內壁畫,工筆細膩,色彩艷麗,逾三百年而保存完好。

 

 

 

戲台,這裡有三座

古老戲台

 

村村有戲台,年年唱大戲。戲台並不算什麼稀罕的東西,但是像張壁古堡這樣同時擁有幾座古老的戲台,恐怕並不多見。

 

關帝廟戲台

 

 

關帝廟戲台創建於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面闊三楹。這個戲台的巧妙之處在於,戲台與山門功能合體,打開來即是進出寺廟的山門,一旦關起來,那可就是酬神獻演的戲台了。

 

 

二郎廟戲台

 

 

二郎廟戲台座南朝北,面闊三間,硬山造頂,灰瓦脊獸,台口離地2.7米,大梁上寫著“清乾隆十年修建”字樣。戲台側牆上,現在隱隱約約能看到一些墨跡。一處是同治十三年(1874)汾州府介休縣城和盛班“到此一樂也”。

 

這個戲台,是張壁最大的戲台,被村民們稱做“樂樓”。

 

 

可罕廟戲台

 

 

張壁古堡的元代古戲台,位於可罕王祠院內。

 

這個戲台,正是在可罕廟院內,正對著可罕高正殿,是張壁最古老的戲台。這個戲台建造時,采用了可以節約空間的興盛於遼代的“移柱減柱”手法。你可別小看這個戲台,國家大劇院中國古代戲台博物館還收列了此戲台的微縮版呢。

 

 

這裡有一顆神奇的樹

槐抱柳

 

 

 
 
 
 

張壁古堡有棵奇特的樹,名叫“槐抱柳”。

 

老人們說,從前這附近本來有六棵古槐樹,是按照南斗六星的形狀栽下的。樹齡都在千年以上。漢族神話中有“北斗主死,南斗主生”的說法。人們栽下這六棵樹,就是為了祈佑上天,讓這裡的百姓們,瓜瓞連綿,健康長壽。

 

可惜的是,解放戰爭時期,興隆寺門前一場大火,將其它五棵都燒死了,只留下這麼一棵,也是奄奄一息的樣子。後來,某個有心人在樹洞裡插了根柳枝,柳枝居然成活了,長成了參天大樹,而槐樹也煥發了勃勃生機。這真是無心插柳柳成蔭!

 

 

多少年以來,這棵樹被人們看成堡子裡的神樹。村裡就有這樣的習俗:村民們有了病病痛痛,常常來到樹下祈願,病好之後,就在樹上系根紅布條以示感謝。逢年過節,還有不少村民端了祭品,來樹下祭拜呢。

 
 
 
 
 

 

這個村子,竟然暗合星相

星相文化

 

 

 
 
 
 

古堡建築依古代星相堪輿理念構建,地上陰陽五行,地下六壬奇門。

 

現已發現與星座對應之建築物、標志物達三十余處,而張壁村名,亦源於二十八星宿之張、壁二宿。

 

 

紅石街呈“S”形自南向北,將古堡一分為二,至中央戊己土附近,桃榴二池分居左右,形如太極。再看堡內建構,德星有聚,奎壁聯輝,古橋藏風,玄武鎮北,巽位起魁閣,坤位臥天狼。

 

如此眾多的星相文化遺存,豐富了古堡多元文化的特質,成為古堡的又一奇跡。

 
 
 
 
 

 

這裡有舉世罕見的兩通琉璃碑

琉璃碑

 

 

 
 
 
 

張壁古堡,除了空王行祠殿頂精妙絕倫的殿頂琉璃之外,廊下的兩通琉璃碑,更是舉世罕見。

 

 

這兩通琉璃碑燒造於萬歷年間,碑高二百五十厘米,寬六十八厘米。碑額螭首為黃色二龍戲珠,栩栩如生。碑身孔雀藍色,碑文用黑釉書寫。這是世界上絕無僅有的琉璃藝術珍品,絕對的稀世之寶。

 

就算是在世界上,這也是“獨二無三”呢!
 
 
 
 
 

 

這裡有讓人流口水的美食

甩蛋蛋

 

 

 
 
 
 

玉米面甩蛋蛋是張壁古堡獨有的一種面食。近年來隨著來訪游客的增多,這道面食也越來越出名。

 

煮熟的甩蛋蛋分三層,兩邊是白色中間夾著淡淡的一層黃色,看著很有食欲,再加上香噴噴的鹵汁淋到上面,看著實在誘人,哈喇子都要流到地上去了!

 
 
 
 
 

(來源:微信號老家山西)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