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鎮保護開發並重 湖南古鎮拒絕"養在深閨"
日期:2016/12/14 9:41:29   編輯:古代建築史從“天下最美的小城”鳳凰古城,到曾經商賈雲集的洪江古商城;從古樸悠然的泸溪浦市鎮,到風景秀美的花垣邊城……三湘四水星羅棋布、留存著歷史記憶的古鎮,為人們探幽懷古、休閒度假提供了絕好去處。然而,除少數古鎮人氣旺盛外,我省古鎮游並未真正紅火起來。
古鎮游何日火起來
——助推湖南旅游升溫系列觀察之六
本報記者 熊遠帆 曹娴 通訊員 陳一玙
夜幕下,鳳凰縣城依然人來人往,非常熱鬧。 本報記者張京明攝
長沙市望城區靖港鎮宏泰坊,游人稀少。 本報記者張京明攝
魅力古鎮大多游客寥寥
去年,秋高氣爽。記者驅車前往長沙市望城區,探訪了距長沙中心城區40來公裡的靖港古鎮。靖港,因曾國藩“水師湘軍”而聲名遠播。老舊的房屋修舊如舊,街道鋪著麻石板,古戲台正聲情並茂地演唱著花鼓戲,蜿蜒的小河邊柳枝垂岸,水上停泊著幾艘烏篷船……一派典型的江南水鄉小鎮的美景。
按理,一個區位條件如此優越的美麗古鎮,應該游人如織。但記者所到之處游客寥寥。據介紹,當天古鎮10個景點的游客僅700多人次。
據負責靖港古鎮旅游運營的長沙建華旅游投資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古鎮內的10個主要景點,每周接待游客僅1.5萬人次。”而2009年9月25日,靖港古鎮開街正式接待游客當日,游客達7萬余人次,第一周共計接待游客17萬人次。然而,就在兩年後,古鎮的游客人數卻減少了九成多。
靖港古鎮尚且如此清冷,一些交通不便的古鎮古村更是難覓游客蹤影。
10月初,記者來到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泸溪縣的浦市鎮。這是一個典型的因水運而興的山區古鎮。步入古鎮,吉家院子、周家院子、李家祠堂等20多座古建築至今保存完好,其中房屋多以青石青磚建造,無論牆上浮雕還院內門窗,無不雕工精細。難得的是,當地人仍保留著不少傳統的生活習俗。在遍布大街小巷的茶館裡,花上1元錢能聽到當地的歌謠、評書;泡上一杯茶,可聊上半天。可就是這樣一個建築與風俗保存完好的古鎮,卻鮮有游客。
記者在邵陽綏寧縣寨市鎮,也有同樣的發現。雖歷經戰火洗禮和歲月變遷,寨市依然保持著千年古鎮的迷人風采。殘存的明代古城牆,保存完好的百余塊護林禁碑,明代安平觀鐵鐘,氣勢恢宏的西河花橋,永不干涸的千年古井,明清風貌的百年窨子屋,連綿數十裡的古驿道,星羅棋布的廟宇庵堂和亭台樓閣,還有被評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的西河古街、正板古屋……無不在訴說著寨市的滄桑厚重。然而,這裡游人一樣稀少。
“去靖港開車花了近1個多小時,半個小時就把幾條街逛完了,想玩沒有玩的,想住沒有好賓館,想吃沒有像樣餐館,周邊連‘農家樂’都沒有。”提起剛剛去過的靖港古鎮,省會某媒體供職的李先生一肚子的牢騷。
應該說,李先生的“牢騷”,道出了古鎮游不火的關鍵:我省的古鎮古村游,大多還停留在觀光層面,不太適合休閒游。一句話,難得留住客人!
據省旅游局市場開發處介紹,除鳳凰等少數古鎮人氣旺盛外,我省古鎮游並未真正紅火起來。遍布三湘四水的古鎮古村,大多地處偏遠,交通不便;宣傳促銷力度不夠,不少仍“養在深閨人未識”。加上投入不足,旅游配套設施不夠完善,餐飲、住宿檔次低,影響了古鎮旅游發展。而且古鎮旅游開發缺乏深層次的文化性和體驗性,許多古鎮古村游多為初級觀光型,不能滿足顧客休閒需求。
“過去的歌謠”還需添上“現代音符”
鳳凰古城,從一個默默無聞的湘西邊城,到游人如織的旅游勝地,只用了10年時間。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擁有茶峒、鳳凰、裡耶和王村4大古鎮。除鳳凰外,其他3座古鎮的名聲目前都不夠響亮。特別是茶峒,其實才是沈從文筆下真正的邊城。關鍵在於營銷與定位。”湘西鳳凰古城苗人谷的經營者李小陽如是說。
奪人眼球的營銷策劃,的確是鳳凰古城成功秘訣之一。
2003年至2009年,鳳凰南長城上每兩年舉行一次“棋行天下”全球圍棋賽,可謂事件性營銷的經典之作。李昌鎬與常昊的世紀之戰,至今仍為人津津樂道。這一活動,使得鳳凰這個原本與圍棋沒一點關系的小城,一戰成名,以致於當今全球不少頂級棋手都希望走上鳳凰南長城,進行一場巅峰對決。
“古鎮要吸引游客,一定要有一個明確的定位,既要保留其原汁原味的建築環境與民俗生態,也不能讓古鎮只唱著‘過去的歌謠’”。鳳凰古城旅游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葉文智認為。
在鳳凰古城,游客既能行走於吊腳樓、古城牆、古民居宅院之中;還可在酒吧、歌廳、咖啡屋,享受現代生活情調。應該說,鳳凰不僅是一個自然與人文景觀豐盈的古城,更是一個適合現代人休閒的古城;游客不但想來,而且來了就不想走!
靖港古鎮旅游運營商對此也有同感。“靖港古鎮最初定位是以觀光旅游為主。街道修整得古色古香,但缺乏留客的現代元素,游客來了留不住,特別到晚上街上一片寂靜。”建華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公司計劃圍繞旅游6大要素——“吃、住、行、游、購、娛”,投巨資上15個新項目;一旦建成,相信靖港的旅游可以上一個新台階。
就古鎮古村旅游開發,省旅游局市場開發處負責人認為,古鎮古村固然要突破“只保護,不開發”的思維模式,宜“留其體而優其用,存其神而新其形”;但也應處理好保護與開發的關系,“旅游熱帶來了商業熱”,不能讓古鎮古村過度商業化,導致文化資源與人文環境被破壞。
張家界市旅游局局長丁雲勇也認為,古鎮開發千萬不能失掉原汁原味。鳳凰古城的成功,就在於當地百姓仍生活在其中,游客來到鳳凰古城,能真切地感受到當地豐富多彩的民俗生態。
凸現特色方能引來如潮游客
當年接手經營鳳凰古城的負責人之一、現任黃龍洞投資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戴成桂認為,我省古鎮旅游定位,最重要的就是要找准自身與眾不同的特色,量體裁衣進行包裝設計,以吸引目標旅游者。如到桂林陽朔之類的小鎮,就是尋找那一份浪漫閒適;到烏鎮、周莊,就是流連於水鄉的溫柔。
戴成桂認為,旅游商品營銷,也必須充分體現地方韻味。如在鳳凰銷售銀飾有市場,在張家界銷售奇石有市場,如兩者對調,結果就會截然不同。
鳳凰古城旅游有限責任公司,也是洪江古商城的經營方之一。葉文智認為,洪江古商城與鳳凰的距離不太遠,可以吸引鳳凰古城的客源;但距離較近也是經營同類旅游產品的硬傷,洪江古商城必須樹立自己的獨特形象,規避同質化競爭。
省政府參事、湖南師大旅游研究所所長徐飛雄教授認為,雖然我省古鎮古村游已初步形成了“商業古鎮”、“民俗古鎮”、“宗教古鎮”等特色發展模式,但從全國范圍來看,在景觀與旅游項目上,仍然存在著可替代性;各自旅游主題不夠清晰,難以反映出經營上的差異,缺乏亮點和特色,自然難以吸引游客。
徐飛雄建議,古鎮、古村開發旅游資源,在突出自身特色的同時,也不能“孤軍奮戰”。古鎮古村一般都較為偏遠,除了自駕游外,游客為一個古鎮、古村而單獨組團的可能性不大。古鎮古村應與周邊景區聯手,在旅游線路安排、旅游市場推介、旅游形象塑造等方面,打造互利共贏的局面。如芙蓉鎮靠近張家界、鳳凰等知名旅游景區,在旅游產品開發與營銷中,應注意連點成線,在互補中共同發展。
對於古鎮旅游開發,業內人士認為不能操之過急。“經營古鎮都有一個培育期,桂林陽朔從1984年開始對外營業,經過了八九年的市場培育,直到2000年才有旅游團組團進入,漸漸獲得市場的肯定。”長沙建華旅游投資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認為,靖港正式對外開放僅兩年,省內一批新開發的古鎮,營業時間都還不長,要打響知名度,還需時日。
我省古鎮雖然旅游資源豐富,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公布的5批共350個全國歷史文化名鎮、名村中,我省占據13席;2009年出版的大型叢書《湖湘文庫》之《湖南古村鎮》,公布了51個“湖南古鎮”。這些古鎮古村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澱;大都依山傍水而建,有山有水可品;保留了上百年的傳統建築風格,有著眾多古宅古寺可看;很多古鎮還有著原生態的民俗民族文化可體驗。但目前還沒有一部全省性的專門關於古鎮的旅游規劃。省旅游局市場開發處負責人認為,對全省古鎮古村旅游資源進行一次全面徹底的調查摸底,制訂全省古鎮旅游總體規劃很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