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史 >> 山西古代建築精華系列36:大覺圓智——太谷縣范村鎮圓覺寺

山西古代建築精華系列36:大覺圓智——太谷縣范村鎮圓覺寺

日期:2016/12/14 22:12:52      編輯:古代建築史

  ●千年古剎真因唐太宗李世民而名? ●金剛力士是裝飾物還是另有所用? ●為何看不到傳說中的“千佛壁畫”?

  范村鎮是太谷縣有名的大鎮古鎮,所謂大隱隱於市,雖地處鎮子繁華地帶,圓智寺卻有一種靜谧清簡的味道。不過,由於寺廟蘊藏著一代帝王的傳說,每月農歷初一、十五和四月初八、臘月初八,此處又成了萬千居士香客雲集的旺地。皇家的聲名、千佛殿內大力金剛支撐挑檐的獨特建構、精美絕倫的琉璃瓦件,以及寺廟內珍稀的千佛壁畫,讓這座古剎聲名在外。

  蕭條古剎重現昔日光輝

  5月1日,記者沿著太長高速從太谷縣出口左拐,駕車行駛大約2公裡,向左進入范村鎮政府所在地范村。節日期間的范村繁華喧鬧,在村民指引下,記者很快來到位於村北的一處古剎,這就是圓智寺。極目四望,此處南臨象浴河峽谷,北依鐘山,依山傍水,地理形勢頗為壯觀。

  太谷縣文物管理所所長侯安鋼早已等候在此,他開門見山,首先向記者介紹,古寺始建於唐貞觀年間,金天會九年(1132年)重修,現存建築多為明清所建,“可惜的是,因年代久遠,寺廟歷經滄桑,廟內所存資料和碑碣不多,沒有更多的建寺資料。”

  據了解,圓智寺在1996年之前,頗為蕭條。1996年,太谷縣范村鎮政府和范村村委會為挽救文物,聘請專家,組建了寺院修復委員會。兩年後,當地又聘請清徐縣大常寺住持釋一廣,寺廟得以重現昔日的風采。今天的圓智寺,占地9000余平方米,現有殿宇七十多間,為二進院落,從南至北依次為山門、倒座天王殿、鐘鼓樓、東西廂房、過殿、東西配殿、大覺殿及東西禅房。“圓智寺之名,取‘覺行圓滿、大覺圓滿、大眾方能圓滿’之意。”記者來到住持釋一廣的居室,一句釋語,即將記者帶入圓智寺彰顯的另一個世界。

  李世民街頭發願修造

  傳說,圓智寺的創建,得益於唐太宗李世民的突然來訪和一諾千金。

  今年75歲的當地人冀尚寬,多年來熱衷於研究太谷縣民間和民俗文化。經過多年的收集、整理,他曾著書《古往今來圓智文化》。據他講,早在孩童時代,他便一次次聽人說起李世民造訪圓智寺的傳說。

  傳說,李世民為帝之前,軍隊征戰在廣袤的晉中平原一帶,路經太谷縣。聽說范村是個商業繁華、四通八達的要沖,就特地繞道范村“視察”民情。走在繁華的街道上,穿行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街頭一位講經說法的老和尚引起了李世民的注意。和尚講完佛法,周邊群眾陸續散去,李世民帶著隨從正要離開,老和尚忽然緊走幾步,雙手合十上前主動打招呼:“施主留步,貧僧有禮,貧僧看施主有帝王之相,通理民情,有緣幸會施主,實乃老僧的造化。”

  李世民驚奇於和尚的這一說法,立即打問對方的來歷,得知和尚法號真空,在范村鎮40裡外的雪峰山靜圓寺修行。李世民便問及“如此大鎮,為何沒有一處大寺廟”。真空和尚馬上禀告:“范村之中,寺廟是有一處,但只有五間大殿。因耗資太大,寺廟建設早已停工。貧僧多方籌劃,資金依舊寥寥無幾,故講經說法,以求得十方施主的恩賜。”李世民大受感動,“如有機遇,給你撥來些銀兩,建個大的寺廟,大師可否擔此重任?”真空趕忙合十謝過。

  此後不久,李世民果然登基,年號貞觀。他沒有忘記自己的承諾,據史料記載,李世民即位後,下旨全國興建100多座寺廟,山西有五處,其中便有太谷范村的圓智寺。接到御賜的銀兩,真空和尚便來到范村建了這座寺廟,取名圓智寺。

  金剛力士撐起古殿挑檐

  圓智寺為二進院,前有三道門,東西兩側山門為人行通道,中間山門是以門為殿的四大天王殿。從山門進入,記者注意到,東西兩側巍峨肅穆、古樸典雅的三層建築鐘鼓二樓,十分引人注目。這二樓建築風格別致,屋頂為太子冠,一頂十六脊,即一個樓頂十六個脊嶺。脊嶺上,又置放著一座吉星樓,意為吉星高照下的晨鐘暮鼓。

  再向寺內,即是巧奪天工的千佛殿了。殿前兩株牡丹,均為宋代栽培,歷經九百多年酷暑嚴冬,至今葉茂枝繁。此時正是牡丹盛開的季節,走進院內,陣陣濃香撲鼻而來,沁人心脾。

  走出千佛殿,繞著四周抬頭細看,殿的四個挑檐下,四個形態各異的金剛力士龇牙咧嘴撐起屋檐的布局,讓人連歎古人建築設計的巧妙。那麼,這四個力士,是為裝飾,還是另有所用?

  釋一廣大師談到,千佛殿的四個金剛托頂,另有故事。相傳,千佛殿又稱無梁殿,是一位班姓的建築師傅的手筆。建寺時,四面牆壁已起,各種斗拱卯鞘也都備好了,但建四個挑檐時,班師傅苦思冥想,就是不能讓檐角翹起。歇工數日,這一天夜裡,班師傅困頓萬分,靠在牆壁下打起了盹。恍惚間,一位白胡子的老人手拿斧子恥笑大師:“怎麼停工了?卯鞘梁柱都沒問題,不抓緊建造等人笑話?”班師傅心有所想,順口把四個檐角無法挑起一一細說。誰知,“白胡子”哈哈大笑:“虧你還是大師傅,就不會用四個人扛起來?”說到此,白胡子飄忽而去。班師傅猛然驚醒,高興地拍起手來,並把四個弟子一一叫起,吵嚷著“四個人扛挑檐”。弟子們想笑又不敢出聲,一晚上沒睡好。次日,班師傅即給他們出“題”,讓每人找一塊上好榆木,給他們五天時間分別雕刻木人,把四個檐角支起來。看到師傅不含糊,弟子們也爭著出人頭地,短短兩天兩夜,他們便把四個木人雕琢好,交給了師傅。檐角挑起了,而且別具風味。這時,班師傅叮囑弟子們:“這可是咱自己的創造,以後人們問起來,誰也不准說是木人,就說是金剛力士。”

  釋一廣大師笑笑說:“傳說的真假,現在已無法考證。但千佛殿上挑檐靠著四個金剛木人的支撐,卻是事實。這座建築,如果沒有榆木金剛的支撐,整個頂部很難穩定。”

  寺內珍稀文物各具風采

  “四奇三絕二明珠,一幅壁畫蓋世殊。”這是冀尚寬在他的著述中,對圓智寺所藏珍稀文物的精短概括。“圓智四奇”,首當推傳奇古匾。寺廟內,千佛殿門正中,掛有一塊明代萬歷年間一位瘋和尚的題匾“福海慈航”。傳說,明萬歷年間,范村有一位大財主名叫范朝引。此公財大但不“氣粗”,樂善好施,頗得鄉人愛戴。家居范村,看到圓智寺牆垣和瓦當多有破損,范朝引便主動聯系時任住持海空法師,將寺廟修飾一新。修復近尾聲,范朝引請來各路能工巧匠、高僧名侶,商談還有什麼需要辦的事。這時,眾人提出,寺廟實應該請一位書法名家寫一塊匾額。消息傳開,當地一位衣衫褴褛、瘋瘋癫癫的和尚海風居然上門,自薦擔當寫匾重任。海空法師與眾人商討一番,認為出家人不打诳語,“可以試試”。范朝引也覺得,一時間請不到名家,“大不了寫不成,把木匾當作鋪板用了”。就此,大家決定讓瘋和尚來寫。豈料,木匠們找來木板,制作好匾料,小和尚也磨好了墨,瘋和尚找了一把刷牆的刷子,飽蘸墨汁,轉眼間在匾上寫好了“福海慈航”“昆廬真境”“觀音海會”三個匾額。如今,另外兩塊匾額已不知去處,但“福海慈航”,一直懸掛在千佛殿,數百年未動。

  包括匾額,殿頂精美的琉璃瓦當、東西殿內的五百羅漢懸塑、廟內一體四首的四面龍王等,並稱為寺內“四奇”。“三絕”則指寺內塑著的六十太歲、十二圓覺菩薩、漢白玉臥佛。所謂“二明珠”,便是千佛殿前的宋代牡丹和二進院內的一株唐代楸樹。

  這些已是彌足珍貴,但寺內最為珍稀的,卻是大覺殿內的明清壁畫。但凡寺廟,均有大雄寶殿,但圓智寺的“大雄寶殿”稱作“大覺殿”,殿內四周,全部繪有珍貴的壁畫。有資料記載,一位位神佛畫像,或戎裝銳械,或青面獠牙,或典雅俏麗,或文質彬彬,形象逼真、神態各異。但細觀大覺殿牆壁,記者看到的,只是一尊尊銅佛像。詢問之下,釋一廣住持才談到,為了保護珍貴的壁畫不受侵害,有意用佛像做了遮擋。

  走出圓智寺,古老的范村鎮街頭,繁華盡顯,一靜一鬧之間,釋一廣大師的話再次在記者耳邊響起:“大覺圓滿,以智生慧。”

  臨別前,太谷縣文物管理所所長侯安鋼表示,因為圓智寺的豐富文物遺存和歷史涵蓋,目前,該寺正在申報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