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孝泉被評為省級歷史文化名鎮,2004年被列為國家重點小城鎮,2006年“安安送米”的故事被列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007年孝泉鎮被評為“四川優美環境鄉鎮”。
記者日前在德陽市旌陽區孝泉鎮采訪時了解到,孝泉,是中國古代“二十四孝”之一“姜詩孝親,捨側湧泉”的發源地,“安安送米”的故事盛傳海內外,遠播東南亞。因“孝”生“泉”,因“泉”得名的孝泉在孝風、孝水的潤澤福萌下,安寧祥和,古樸溫馨。
1996年孝泉被評為省級歷史文化名鎮,2004年被列為國家重點小城鎮,2006年“安安送米”的故事被列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007年孝泉鎮被評為“四川優美環境鄉鎮”。
孝泉鎮位於成都以北75公裡處,距德陽市區21公裡,距綿陽市60公裡,距省級歷史文化名城劍南春酒鄉綿竹17公裡,距三國蜀文化遺址白馬關和龐統祠僅18公裡,距什邡蓥華山自然風景區50公裡,交通便捷,路網發達,德天鐵路穿境而過,省市區7條高等公路匯集於此。孝泉鎮處於以三星堆為核心的古蜀文化旅游圈的中心地帶,是新九寨旅游環線(德茂路)的必經之路,地理位置十分優越。
鎮黨委書記任偉告訴記者,文化旅游產業是現代先導型的朝陽產業,它不僅給人民帶來健康歡樂幸福,而且是擴大消費,拉動內需,促進創業就業,增收富民,構建和諧穩定的重要產業之一,因此具有較強的發展優勢、產業鏈長和可持續發展的特性。孝泉鎮歷史積澱深厚,豐富的文化遺存與德孝文化、伊斯蘭文化、泉文化有力融合,加上良好的生態環境,共同構成了得天獨厚的旅游發展資源優勢。大力發展文化旅游產業,是落實科學發展觀、認真貫徹德陽市“一三五八”發展戰略、落實旌陽區“十二五”規劃、加快構建和諧孝泉的重要體現。孝泉鎮強力推進文化旅游與社會經濟發展的深度結合,形成文化旅游產業與工業、農業乃至整個地方經濟互促、互補、互興發展格局,力爭把文化旅游業培育成全鎮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
據史料記載,“姜詩孝親,湧泉躍鯉”“安安送米”在《後漢書〈列女傳〉·姜詩妻)》、《華陽國志·蜀志》、《東觀漢記》等文獻先後都有記載,明成祖曾作詩贊姜詩一家的孝行,元代郭宋敬將其編入《二十四孝》,後經民間演繹,一直流傳至今,現凡是有華人的地區,基本都知道民間傳說“安安送米”的故事,特別是在東南亞地區,還將“安安送米”的故事作為訓蒙孩童的教材。“安安送米”的故事作為一條文化紐帶,連接了孝泉鎮2000多年的歷史,對重建新時期道德規范以及小康和諧社會的建立,讓這一優秀的民族文化走向世界,為全人類服務都將起到無法估量的作用。
記者實地了解到,孝泉鎮還是回漢聚集地,漢族和回族生活在一條街上,名曰:半邊街。雖然彼此的信仰和生活習性不同,但在“孝文化”的熏陶下,大家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關心,相處十分融洽,因此體現民族團結的“半邊街”已經成為該鎮又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據了解,為了保護和傳承德孝文化,該鎮制定了“鄉規民約”對“孝文化”遺存進行保護;“安安送米”被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先後投資200多萬元恢復修建了“姜孝祠”、“三孝園”、“姜公墳”等具有孝文化內涵的遺存景點;投資3700萬元修建了以姜孝祠為主體且與孝文化緊密相連的仿古建築群中國德孝城;長期舉辦“孝祭”活動;先後在全鎮范圍內已連續六屆評選表彰當代“孝子孝媳”、“尊老敬老先進個人”、“好公公好婆婆”,對他們的先進事跡大張旗鼓的進行宣傳報道,活動的開展對該鎮和諧社會的構建、社會文明程度的提高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在該鎮由德陽市旅游局和旌陽區政府成功舉辦了“中國德陽孝文化旅游節”,將傳統的“德孝文化”與新時期構建和諧社會思想緊密相系,賦予傳統文化新的內涵。數場文藝演出、彩妝游行、雞公車民俗競技表演、大型焰火晚會、商貿活動、孝祭活動等多種活動方式,吸引了全國各地數十萬游客到孝子之鄉感受德孝文化熏陶。
據悉,孝文化核心區“中國德孝城”被共青團省委、四川大學分別授於“四川省青少年社會實踐教育基地”、“四川大學社會實踐教育基地”;該鎮民族小學編制的校本課程《孝泉與孝文化》以“德孝文化”為主題,對學生進行傳統美德教育,培育民族精神,讓他們從小就懂得尊老敬老,愛家愛國;“安安送米”的故事已經通過戲劇、曲藝、舞蹈等創作形式搬上舞台;孝泉德孝文化為背景的長篇小說《孝緣情夢》已出版發行;孝泉鎮的企業也借助“孝文化旅游節”的平台,發展文化產業,展示企業風采,推銷企業形象和產品,孝泉鎮的旅游產品“孝泉果汁牛肉”遠銷國內外,“牛排火鍋”成為遠近聞名的一大特色飲食,農家樂發展越來越規范,服務項目不斷豐富和規范。近年來孝泉鎮第三產業的收入也連年遞增;城鎮建設得到較大的發展,建成區面積由原來的0.5平方公裡擴展到3平方公裡,城鎮常住人口由0.5萬人增加到1.8萬人,在建設方面重點突出古鎮特色和風格,體現歷史文化名鎮的品位,達到統一規劃,統一設計,統一格局,統一景觀,做到一街一景,一街一品一特色,更重要的是在德孝文化的熏陶下,孝泉鎮的社會風氣得到了進一步淨化,敬老愛老蔚然成風,全鎮上下呈現出一派和諧安寧的新氣象,孝泉鎮先後被四川省政府評為“歷史文化名鎮”、“文化先進鄉鎮”、“環境優美鄉鎮”。現在孝泉鎮已經成為遠近聞名的商貿交易集散地和德孝文化傳播中心。
為更好弘揚和傳承德孝文化,孝泉鎮將繼續舉辦一年一屆的孝文化旅游節,拓寬思路,豐富活動內容。進一步完善孝文化旅游基礎設施建設。旌陽區按照德陽市委、市政府強力推進“一城、三區、五基地”建設的決策部署中把“孝文化”作為全區主要特色文化旅游項目進行打造。圍繞“孝文化”的特色,發展相關旅游產業鏈,形成旅游特色食品、紀念品、孝文化研究、“孝子故裡”古鎮觀光、孝文化民間傳說等孝泉古鎮旅游體系。以孝文化特色旅游項目為突破口,促進和帶動民俗文化旅游事業的大發展,穩步發展農業民俗休閒觀光旅游。
鎮黨委副書記周偉向記者介紹,“孝”乃是中國古代創立的道德規范,通過長期的積澱、積累、深化,在每個中華兒女心中根深蒂固,因此,大力弘揚德孝文化是時代要求的必然結果,是全面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的具體載體,是“三個代表”的重要體現,更是對構建和諧社會,提升社會文明程度的具體表現。通過保護和弘揚這一優秀的民族文化,讓德孝文化更好地為新時期民族道德重建而服務,為加強家庭細胞建設,構建和諧社會貢獻力量,努力使這一優秀的民族文化在保護的基礎上發揚光大,讓孝泉古鎮文化特色旅游推向全國,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