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理縣以"藏羌文化"發展大旅游 打造文化古鎮
日期:2016/12/14 9:40:07   編輯:古代建築史
據介紹,災後重建以來,理縣的旅游形成了“春觀花、夏避暑、秋賞紅葉、冬玩雪;四季皆可浴溫泉、領略藏羌風情”的旅游格局。旅游產業作為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立縣之本,今年1-8月,全縣累計接待游客74.7623萬人次,同比增長38%;實現旅游社會總收入62017.11萬元,同比增長45%。
該縣在發展大旅游方面十分重視藏羌文化,按照“一廊四情”旅游發展總體戰略,將藏羌民族文化元素與地域特色旅游有機結合,塑品牌,增強旅游融合力。
理縣加大了對民族文化的挖掘收集整理和對瀕危文化的搶救和保護力度,以突出藏羌民族特色,體現歷史文化內涵為核心,精心打造《古羌神韻》、《屯兵印象》和《吉祥谷戀想》等特色濃郁、底蘊厚重的藏羌歌舞節目,集中開發一批極具參與性、互動性的旅游項目,以深髓的歷史文化、多彩的民族文化、絢麗的生態文化,賦予藏羌走廊以靈魂和鮮活的生命力,全力打造融民族文化特色、地域特色和現代時尚元素於一體的旅游文化產業,使藏羌特色文化真正地“活”起來、“動”起來。
記者在實地采訪中發現,以八角碉、丘地、木卡等精品旅游村寨為節點的鄉村旅游蓬勃發展,旅游產業帶動了當地百姓增收致富。
位於國道317線上的心靈畢棚山莊是一座典型的藏式風格鄉村酒店,不僅可以滿足游客“吃、住、行”,而且還會真正體驗旅游的快樂。酒店總經理王稱告訴記者,酒店投資2700多萬元,原投資沙場,現改行做旅游也很有信心,主要看重的是理縣發展旅游的環境和旅游市場前景。
在嘉絨藏族風情的丘地藏寨,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將民居的單一居住功能改變為居住和旅游接待雙重功能,作為城鄉旅游的重要補充。村民經濟收入中旅游接待占很大的比重。丘地村三號藏家,三層半樓房,自家投入50多萬,房屋建築面積有556平方米,年收入十多萬。
理縣旅游局長阿穆楚說,“民居接待”比起成都的普通農家樂還更有吸引力,“黃金周”期間有的藏家接待收入超過5―6萬。全縣象這樣的民居接待至少有1000多家,它能夠為化解“黃金周”游客井噴提供保障。
如今,理縣精心打造了獨具藏羌風情魅力的東方神秘古堡――桃坪羌寨、盛唐歷史文化古鎮――薛城古鎮、博巴森根故鄉―甘堡藏寨、嘉絨風情村落―古爾溝丘地村等一大批人文歷史旅游景點。民俗文化和歷史文化得到了傳承,旅游接待能力和服務水平顯著提升,可同時容納超過10000余名游客食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