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史 >> 東阿古鎮映照千年歷史風華

東阿古鎮映照千年歷史風華

日期:2016/12/14 9:39:06      編輯:古代建築史

    在東阿縣魚山東北方向,緊鄰黃河大堤處,有一個名叫舊城的村莊。

    舊城,普通的名字有著與眾不同的來歷。歷史上的舊城名叫新橋鎮,《中國歷史地名大辭典》記載:“新橋鎮:北宋屬東阿縣,即今山東東阿縣南舊城。”由此可知,舊城已有上千年的歷史。時至今日,她昔日的輝煌,仍是久居於此的人們熱議的話題。

    昔日的舊城,也就是新橋鎮,早在北宋時期就因大文豪蘇轼的一篇《薦誠禅院記》而聞名天下。迨至金元時期,東阿縣城由利仁鎮(今東平縣大棘城)遷新橋鎮(今東阿縣魚山鎮舊城村),城池金湯,雉堞連綿,伽藍寶剎,瓦捨勾欄,樂舞百戲,商販吶喊,酒肆旗風,文脈延傳,一派繁榮昌盛景象:“萬家燈火鬧春橋,十裡光相照。舞鳳翔鸾勢絕妙。可憐宵,波間湧出蓬萊島。香煙亂飄,笙歌喧鬧,飛上玉樓腰。”

    當時新橋鎮有一座氣勢恢宏、聞名遐迩的佛教寺院——薦誠禅院,始建於北宋元豐年間,殿宇巍峨,佛陀莊嚴;菩薩侍立,周遭羅漢;鐵塔高聳,香煙彌漫;晨鐘暮鼓,梵呗聲傳;釋家聖地,祥雲一片。時有高僧應言,為使薦誠禅院錦上添花,聲聞天下,恭請時有“半世疏狂,一筆龍蛇,千古文章”的文壇大家蘇轼為之撰文以記始末。蘇轼欣然命筆,寫就一篇流光溢彩的《薦誠禅院記》,頓使薦誠禅院蓬荜生輝,萬眾仰止。到金時,薦誠禅院規模和香火達到鼎盛。新橋鎮作為東阿縣治,據史志記載,始於金天會十一年(南宋紹興三年、公元1133年)。新橋鎮和薦誠禅院歷經悠遠的歲月風雲,只能遙想當日輝煌,但蘇東坡結緣新橋鎮這一段佳話,卻永遠留在人們的記憶中。

    時光流轉,滄桑變遷,古鎮穿越千年歷史,見證著東阿縣一步一個腳印的美麗變化,黃河岸邊、魚山腳下,一個富裕、文明、生態、和諧、美麗、幸福的新東阿正在崛起。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