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史 >> 榕東鐘厝洋千年古橋吉貝浦橋

榕東鐘厝洋千年古橋吉貝浦橋

日期:2016/12/14 18:33:12      編輯:古代建築史

歷經千年的吉貝浦橋。鐘育東 攝

    近日,記者聽聞榕東街道鐘厝洋社區有一座始建於宋代的古橋墩形似古官帽,極具特色,便前往一探究竟。

    記者在位於鐘厝洋北邊鐘家古廟附近找到了這座斜拱石橋。據傳該橋始建於宋代,古稱為吉貝浦橋,今稱大宮橋,與化龍橋(今稱漁湖橋)、接龍橋(位於京岡)統稱漁湖都三大古橋。

    記者留意到,吉貝浦橋全長約20米,結構為四墩三孔橋,中孔橫跨度長約7米,為過往船只主航道。橋墩為花崗巖石條橫豎壘砌而成,基礎樁為上等木材。墩型為正方形,下端較寬,邊長約2.8米,上端邊長寬約2.2米。據有關考證,此橋墩形似古官帽,故稱為官橋。橋面寬約1.2米,雙石板鋪架而成,每條石板重約數噸。此橋結構獨特,堅固嚴謹,造型美觀大方,可謂巧奪天工。千余年來,歷經地震、台風,過往船只碰撞等,但至今仍屹立於鐘厝洋河港之上,令人感歎。

    據介紹,吉貝浦橋建成之後,為歷代官員、赴考舉子、士農工商必經之橋。此橋歷經滄桑,有很多傳說。因橋高面窄,傳說文官過橋需下轎,武官過橋需下馬。據村裡的老人講述,抗日戰爭時期,日本侵略者一小部駐扎鄰村彭溝村,一名軍官騎馬要過此橋進城辦事時,其馬至橋頭長跪不起,任憑鞭抽始終不起,最後這個不可一世的侵略者軍官只得下馬步行而過,還進鐘家古廟叩拜三山國王,祈求平安,才灰溜溜離開。

    昔日烽火硝煙已逝,而今千年古橋依然屹立於世,隨著歷史變遷,古橋已不適應現代交通需要,真所謂昔日繁華今已逝,只留古橋於人間。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相關文章
  1. 廣東鐘樓古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