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史 >> 印象萬千玺印篆刻特展今日開幕

印象萬千玺印篆刻特展今日開幕

日期:2016/12/14 20:13:19      編輯:古代建築史
《鄧印存真》印譜
    昨天上午9:30,由福建海峽文化產權交易所[微博]舉辦的《印象萬千——玺印篆刻特展》在福建省民間藝術館[微博]拉開序幕。此次玺印特展受到港、台地區及海內外收藏家的鼎力支持,匯聚了150余件明清及近代的石雕名家、篆刻名家的傳世精品,其中不乏西泠八家、晚清民國諸家真跡,尤其“傳樸堂”舊藏重要金石篆刻將一一呈現。據主辦方介紹,本次特展將從"印材、鈕式、篆刻"三個方面全方位展示印文化的傳承脈絡,同時也是自2010年小林斗盦書畫篆刻展以來,福州舉辦的最重要的印文化特展。展覽將持續到1月30日。
 
清晚期 龔易圖自用將軍洞芙蓉石三陽開泰鈕對章

印文:“逍遙游琴室章”   印文:“龔易圖藏”
  150余件印石精品,昨日“玺”卷榕城
  記者獲悉,此次玺印特展中三美的呈現各有千秋。以材質而論,盛名已久的將軍洞芙蓉石將於展覽中亮相,如清晚期將軍洞芙蓉石三陽開泰鈕對章。這對印章為清晚期福建藏書家龔易圖自用印,陽文篆刻“龔易圖藏”、“逍遙游琴室章”,印文結字方中寓圓,線條光潔、勁挺,章法疏朗俊逸,一派清雅之氣,印鈕镂空雕刻三陽開泰,雕工細膩精致,又有渾厚古樸之意蘊,而材質本身極為出彩,將軍洞芙蓉石獨特的潤澤之質感顯得溫婉可人,古時文人之風雅盡都凝練在這對印章中。而本次展覽中,雕刻和篆刻則呈現百家爭鳴之盛況。印鈕雕刻中,從清代宮廷鈕式到民國及近代的林清卿、周寶庭等大師傳世之作極為精彩。篆刻藝術中,如西泠八家、晚清六家以及民國諸家精品匯聚一堂,其中尤以“傳樸堂”舊藏重要金石篆刻最為珍貴。傳樸堂為清代平湖望族葛氏的堂號,至晚清民國時期,傳樸堂藏印曾篆刻界譽為“一時之最”,葛氏後人葛昌楹一生以“集藏金石,輯梓印譜”為情志,為“保存金石,研究印學”不遺余力,在印學史上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而此次展覽中,傳樸堂舊藏歷代名家如徐三庚、趙之謙、吳昌碩、齊白石等篆刻大家之作匯集一堂,此外由葛昌楹輯梓的傳世印譜《鄧印存真》兩冊也將一同呈現,這兩冊印譜為清代大書法家、篆刻家鄧石如的篆刻作品原拓本,鄧石如篆刻的傳世作品甚少,他的原拓印譜得以流傳至今,更加彌足珍貴。
    此外,此次玺印特展中還將展出部分名人玺印,除上文提及的晚清福建藏書家龔易圖自用印之外,如揚州八怪之首鄭板橋的閒章、民國上海灘大佬杜月笙的自用印等也同樣精彩。展覽期間,主辦方還將開展微博看展覽活動,運用網絡媒體向大眾介紹此次展覽內容,這次盛會對於玺印篆刻文化的普及和發展具有特別積極的意義,值得收藏愛好者密切關注。
    印石文化的綜合審美盛宴
  玺印篆刻作為中國特有的藝術形式之一,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文化歷史。玺印篆刻的審美需從三個層面鑒賞,即印材、鈕式和篆刻,三美集於一身是玺印收藏的最高追求。而受人力與天然的局限,兼有這三美的傳世精品較為少見,甚至能有其二已經難能可貴。同時,由於文化斷層以及資源稀缺,迫使業界及藏家過於注重材質,雕刻和篆刻的美學價值得不到充分體現。記者了解到,此次玺印篆刻特展就是以“三美”為標准,通過業界和收藏家的幫助,尤其得到台灣、香港地區及海內外玺印篆刻重要收藏家的鼎立支持,匯集自明清以來材質、雕刻以及篆刻上有極高審美價值的印石珍品,其中不乏三美俱佳的傳世珍品,旨在旨在完成一次文化和審美上的追本溯源。
    福建海峽文化產權交易所總經理葉少波先生在接受采訪時也表示,“此次展覽共有展品150余件,以印材、鈕式、篆刻為主題,系統展示了明清及近代印鈕雕刻、金石篆刻精品。我們也希望能通過這個主題展覽讓觀眾對當代印石雕刻、篆刻藝術進行對比和參照,促進當代印石文化及相關藝術形式的復興。”
    此次玺印篆刻特展,不僅促進了兩岸藝術家、收藏家在文化交流上的互動,更以印石為載體,將明清及近代篆刻和雕刻藝術之珍品匯聚一堂,使印文化的文脈傳承愈加清晰,當為2013年印石收藏界的開年盛事。 .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