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 >> 白市古鎮印象記(圖)

白市古鎮印象記(圖)

日期:2016/12/15 15:56:30      編輯:古代建築

圖為白市老街(部分)。

古老的城門,悠長的街巷,褐色的民居……走進廣安區白市古鎮,漫步在青石板老街,傾聽著古稀老人的講述,尋覓著歷史遺留下來的痕跡,筆者仿佛穿過時空隧道,進入了那段逝去的歲月,去見證小鎮曾經的繁華與落寞、魅力與滄桑……

據記載,白市鎮原名慧龍城。至清代,因市場興旺,當地優質白色大米上市早銷路暢,時人即取米色特征,將其更名為白市。白市老街長1200余米,自東向西呈“一”字形。清代時為防范匪盜,建起城牆和東、西、南、北四道城門,百姓居住於城中,只要關閉城門,匪盜無法進入,城內的人員也無法出城。城內人丁興旺,商賈雲集,車水馬龍,川流不息,一派繁榮景象。

嚴永貴老人介紹北門的情況。

81歲的老街居民嚴永貴熱情地為筆者當起了“導游”。雖年事已高,但嚴老精神矍铄,思維清晰,腿腳便利。一路轉悠,在鎮政府辦公大樓後面,筆者見到了一處名為“白公館”的雙層木樓建築。嚴老介紹,這是出身於白市的舊軍閥白駒留下的公館。時空變遷,白公館早已人去樓空,但從建築風貌仍能看出當時的奢華和氣派。

沿老街下行,折右穿過逼仄的水巷子,前行百余米,筆者來到了古鎮北門。條石砌成的圓拱形城門保存完整,城門上方長滿了雜草,一塊镌刻著“北門”二字的石板傾斜著隱藏在雜草叢中,風化的石表和綠色的青苔默默記錄著歲月的滄桑。嚴老說,鎮民以前都是從這條巷子經北門去“五口井”挑水吃,地面的青石板經常被溢出的水打濕,久而久之,鎮民都稱此巷為水巷子。

五口井?好有意思的名字!它們在哪裡?筆者興趣更增。嚴老說,五口井在古鎮外面,井眼緊挨著,狀似奧運五環,遺憾的是,後來因全鎮用起了自來水,五口井結束了它們的歷史使命,加之場鎮開發而被填埋了。

穿過北門,走下十多步早已磨去稜角的石階,向左拐進一條叫肉巷子的小巷。據稱,以前巷道兩邊擺滿了肉攤,前來買肉的居民絡繹不絕,討價還價聲在巷道內飄蕩,好不鬧熱。現在,這裡再也看不到當初賣肉的場景了,肉販們集中搬到鎮上統一規劃修建的市場內經營。喧囂不再,巷內隨古鎮一道,沉入靜谧中。

老街南門。

肉巷子與古鎮西門相連,西門旁開有茶館和酒肆,趕場天前來品茶喝酒的群眾特別多,常出現打擁堂的現象。居住在這裡的84歲老人柏全義介紹,以前這裡門庭若市,到了晚上更加熱鬧,算帳收錢的、猜酒劃拳的、喝茶閒聊的、調解糾紛的……都愛聚集到這裡,直到打二更關城門時,大家方才散去。

說到古鎮的歷史,柏老和嚴老饒有興致地說起了古鎮曾經興盛的佛教。清朝至民國年間,白市街上建有慧照寺、文廟、川王廟、觀音廟、女王宮、天主宮、同心宮、川主廟、冥王廟等八大寺廟,規模之大堪比肖溪沖相寺。據傳,乾隆年間,白市街上一座新建寺廟落成時,人們為寺廟取名一籌莫展。一名書生路過此地,見此情形,問旁人這裡的地名,旁人告之叫慧龍城,書生即取來筆墨紙硯,揮筆寫下了“慧照寺“三個剛勁有力的大字,而後悄然離去。後來,地方政府告之此書生系乾隆微服私訪,鎮民們驚喜感慨之余,用金粉將“慧照寺”三個大字裱好掛在廟門上方。因為是皇帝親筆書寫的寺名,方圓百裡的信徒紛紛前來燒香拜佛,香火盛極一時。

白市老街東側500米外有一處地名叫洗馬坪。傳說是乾隆的隨行人員在這裡等候時,將馬匹牽到這裡的小溪邊清洗,等乾隆一行人離開後,當地人為紀念皇帝的到來,特意將這裡改名為洗馬坪。如今,洗馬坪已成為白市場鎮開發區,幢幢高樓如雨後春筍般林立起來。

筆者沿老街陸續踏訪南門和東門。一路走來,小鎮居民淡定祥和的生活場景讓久居鬧市的人深受感動。暖暖冬陽裡,一位大媽麻利地在砧板上切鹹菜,大爺在旁邊陪伴著,嘴中叭嗒著葉子煙,有一句沒一句的閒扯著往事;幾位老太婆圍坐在一起聊著家常,小孫子們則在老人身旁嬉戲;老街服裝店前,幾位年輕的媳婦湊在一起,織著毛衣說著悄悄話,不時發出神秘的笑聲,逗得男人們總是忍不住張望……據悉,老街鄰裡間特別和睦,感情甚好,要是誰家辦喜事,大家都會攜禮前去祝賀,桌席也往往因屋內狹窄,會擺滿整條老街,壯觀的場面成為老街一道獨特的人文景觀。

民風的純樸和諧並沒有防止筆者感受到古鎮的厚重與滄桑。歷經風雨,老街變得破敗蕭條了,盡管白市鎮去年投資對老街進行了修繕,為穿逗木板房立面刷漆和屋頂翻修,但筆者看到,幾乎所有的木板房牆體都已嚴重傾斜,岌岌可危。筆者了解得知,老街還存著嚴重的火災隱患,如線路老化、居民做飯燒柴草、沒有消防通道等,一旦發生火災,整條老街極有可能付之一炬。

老街居民。

在老街經營五金的居民張學義說,他家的房子是100多年前建起的,椽角檀子腐蝕嚴重,早已成為危房,一直期待著政府能早一點改造老街。張學義的想法代表了老街居民的意見。幾位世代生活在老街的居民表示,看到白市鎮小城鎮開發日新月異,他們認為,再不改變自己的生活條件,就“真的對不起這個時代”了!

筆者從白市鎮黨委政府了解到,該鎮已將老街改造納入小城鎮建設規劃,在充分征求老街居民意見的基礎上,將引進開發商實施整體改造,達到“居民得實惠,商家獲利益,政府求發展”的“三贏”局面。鎮黨委副書記唐華明說,目前在老街居住的100余戶住戶中,僅無人在家的幾戶未與政府簽訂搬遷協議,先期已完成舊房拆除的老街中段20余戶住戶房屋改造目前已拉開帷幕。

白市古鎮是否已納入文物保護名單?如何在老街改造中最大限度地保護好可貴的文物資源?廣安區文館所所長李光軍說,在去年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中,市、區文物工作人員到白市鎮作了實地調查,由於古鎮原貌已今非昔比,所以結果沒有納入文物保護范圍。雖然如此,但唐華明介紹,白市鎮黨委政府在改善居民人居環境的同時,仍將注重對古跡的保護,尤其將格外珍視標志古鎮的4道城門。

筆者期待著,在尊重歷史的同時,白市古鎮在新的時代能煥發出新的光彩,老街居民能更早地融入現代人的生活,過上更加美好幸福的日子。(廣安區記者站   張國盛  文/圖)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