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口掄才書院
日期:2016/12/14 18:42:28   編輯:古代建築史 穿過喧囂、熱鬧的武城街,向西循著路標便可以步入這個城市最古老的地方——堡子裡。歷史研究者把這裡稱作“山城之根”。
走在歷史的古道上,我們的眼前似呈現出一條條車水馬龍的街道、一座座古色古香的宅院、一間間興盛一時的票號……580年的歲月沉澱,讓那些靜伫的文昌閣、玉皇閣、小北門、財神廟、李玉玺宅院、掄才書院、定將軍府更加悠遠深邃。
冬日的午後,跨進經歷了百年風雨洗禮的掄才書院,發現這裡多了幾分靜谧。不時有導游帶著各地的游人進來參觀。跟著導游的步伐,看著眼前古香古色、精美巧妙的古建築,就覺得整個書院的幽靜悠遠似乎在講述著許多許多關於張家口,關於掄才書院昨天、今天、明天的故事。
1
喜歡到掄才書院的人,不僅僅是因為它的過去盛極一時,而是鐘愛這裡有一份濃郁的文化氣息。因為掄才書院更似一部大書,需要你走近她,品讀她。
顧名思義,“掄”是挑選、選拔;“才”是維護著末代王朝的人才。《萬全縣志》記載,掄才書院是為扭轉張垣重武輕文的情形,為達到文武雙修而建。由察哈爾督統穆圖善(滿族人)、萬全知縣尹開先、定將軍邀集滿漢紳商捐資而建。
走近張家口堡書院巷內這個占地1700平方米的院落,清代建築藝術風格躍入眼前,很難想象出今天的掄才書院已有130余年的歷史。
和其它古建築一樣,書院大門對面的青磚影壁牆是必不可少的。高6米,寬8米的影壁矗立於3尺高基石上;影壁牆上部有假馬頭,馬頭上有假三間,並精致地雕刻著蘭花、桂花、纏枝蓮等花卉。門外的影壁在無形中將公共行走的道路納入了自己住宅的控制領域。
大門外牆壁兩側鑲嵌著兩通石碑,各寬二尺,高兩丈,碑頂有二龍戲珠圖案,雕刻精致,栩栩如生。左側石碑上刻:《張家口新建掄才書院碑記》,上面有六百五十個字。右側石碑上刻:《掄才書院重約記》,碑文六百三十一字。兩通石碑均為楷書。在石碑上方有精致的篆體刻字,右側是“文光射斗”,左側是“速登科第”,賦予了對莘莘學子最好的希冀。
2
書院中青磚灰瓦主色調建築成為一種特有的歷史符號,似在講述著滄桑的歷史,又向游人展示著輝煌的過去。
步入院內,二進院落的書院格局,更顯幽靜。主體建築的正堂內供奉著孔子塑像,與重新修葺後的正殿額枋上、出自記述孔聖人生平事跡的六款粉彩圖案《孔子聖跡圖》相得益彰。
有人說掄才書院曾經盛極一時,很輝煌,那是因為有很多名人到此講學,今天史料記載下來的僅是一部分縮影。
名流之首,當屬清代著名谏官安維峻。中日甲午之戰前夕,安維峻支持光緒皇帝為首的主戰派,連續上疏六十五道,最著名的是《請誅李鴻章疏》和1894年《請明诏討诿法》兩道奏折。安維峻的這道奏章,震驚了當時的朝野。慈禧太後聞奏後大怒,將其革職發往張家口軍台,安維峻到張家口後,被聘為掄才書院主講。
光緒二十年,珍妃的哥哥,禮部右侍郎志銳,因彈劾李鴻章,被慈禧貶職,四處游學到掄才書院講學。
1923年,變法名人康有為也曾在此做過演講。老人們回憶,當時聽眾達數百人。康有為演講後,應地方官員之請在書院栽種了兩棵槐樹。現在掄才書院的這兩棵槐樹還在,有趣的是近百年過去了,康有為栽植的那棵槐樹枝繁葉茂,生機勃勃,十分粗壯,而地方官員栽植的那棵槐樹卻相對較瘦弱纖細。
到掄才書院做過講學的名人不僅這些,還有著名教師王澤民,新文化運動的領袖之一李大钊。
……
3
祭祀、藏書、講學,自古以來書院都有這三大功能。130年後的今天,圍繞本真的文化功能,掄才書院一直在努力地做到讓大眾細細品讀這本書。
回望歷史,掄才書院從最初培養封建統治人才的場所,到初級師范學堂、自治學、高等學堂,民國四年改為高等小學。歲月幾經演變,今天的掄才書院正在以文化的氛圍重塑掄才書院,將她的輝煌和文化氣息傳播得更遼遠。
2009年修復以後,掄才書院每年都會邀請各個門類的社會專家學者到這裡舉辦沙龍文化講座,書畫展帶動文化類的填充僅是一個方面。
去年秋季,一個頗具規模的古玩文化市場成了掄才書院另一道風景線,十幾家古玩商戶落戶書院。一位經營者看好掄才書院的理由就是因為這裡的文化氛圍感染著他。
橋西區委、區政府下一步有一些設想,未來將在堡內主街區形成一條古玩文化街,以掄才書院為中心開辟張家口的古玩文化大市場。
雖然現實和未來還有一些距離,但是讓沉默的掄才書院豐富起來,讓更多的人了解掄才書院,讓掄才書院有生氣,有神韻,才是新一代張垣人的目標。
推薦閱讀:
廣東鶴山碉樓見證百年風雲
缙雲厚仁村:山川形勝有傳奇
山西古代建築精華之繞梁牛王
山西古代建築精華之岱廟謎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