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史 >> 揭秘1987年故宮遭雷擊引發火災細節

揭秘1987年故宮遭雷擊引發火災細節

日期:2016/12/14 18:50:36      編輯:古代建築史

    1987年8月24號,故宮遭雷擊引發火災,在這次火災中,雖然工作人員奮勇撲救但還是造成了損失,這次火災損失了20多萬元。這也是新中國建國後紫禁城裡唯一的一次火災。

    紫禁城也就是北京故宮博物院,對於古建築一方面是安防,一方面是消防。新中國建成以後,故宮沒有發生過火災嗎?答案是肯定的,而且只一次。

    故宮建設的很早了,從明朝到清朝,到現在已經有500多年了,宮殿的上方有防火的,廣場上都有挺大的大水缸,叫太平缸,北京城裡面有內金水河,還有水井,有一個井亭,這個井就是提供生活用水,另外一個問題就是為了防火。

    古人在防火方面的智慧在故宮集大成。故宮裡面的工作人員對防火都是比較重視的,因為大家都知道這是一個木結構的建築群,進門都不允許抽煙,不需動火,如果需要施工用火都必須要經過相關部門審批,很嚴格的。

    在建國以後故宮博物院裡還安裝了很多現代化的消防設施,有一些自動的比如說火災報警器,自動的滅火設備,您在故宮參觀的時候可以看到這些先進的消防設備。故宮裡還有一個北京市消防局住在故宮的消防隊,跟故宮保衛處的這些弟兄們一塊共同保衛故宮的消防安全。

    紫禁城作為當時的皇家園林,體現了在建築方面防火最高的,但盡管如此也發生過50次火災,到現在也就是每10年發生一次火災。有天就有雷,這雷對木質結構的房屋就是天災,新中國為了防雷在故宮裡安裝了大量的避雷針,然而在1987年8月24號雷公還是光臨了故宮。在這次火災中,雖然工作人員奮勇撲救但還是造成了損失,這次火災損失了20多萬元,這個損失也是相當大的。要知道古建築的80多平方米,毀的都是歷史古跡,因為古建築的毀壞是難以用經濟來衡量的。當時是發生在夜裡11點25分左右,故宮在晚上有人員在院內巡邏,當時有人發現御花園的東邊有味兒,就趕緊去查,隱約的發現那裡有火光,巡邏的人趕緊用報話機報告警衛隊長,保衛處的值班人員趕緊攜帶滅火器趕赴現場。

    因為建築很高,起火點又在頂部,小的滅火器射程比較近,也就很難撲滅,所以趕緊報告119。那天23點32分駐守在故宮內的北京消防隊接到了報警通知,調來了30多輛消防車奔赴現場。著火的古建築頂部全都著起來了,上面的匾著的最厲害,火苗子有1米多高。於是消防官兵趕緊扯出水槍對著火苗的根部撲射。在救火的同時布置水槍也往沒著火的殿嶼上澆水,不能讓其他的古建築連上火。值班的人員和工作的人員都趕到了現場,把那些展櫃抬出來,一邊救火一邊抬展櫃,最後好多古代玉器都得到了及時的保護。

    當時就是一半救火一半下雨,下雨也起到一些滅火的作用,消防隊救火也需要上到很高的坡頂的建築上去,結果這救火的過程當中,也沒有傷到人,很快就把火撲滅了。這座宮殿原來是乾隆皇帝鑒賞書畫的地方,所以這所殿跨度大,室內空曠。乾隆皇帝對這個地方特別重視,他在那個地方存了好多宋朝的詩、畫。所以這個房間的空間體積有1362平米,就像一個大會廳,於是這個大會廳就成了火魔的舞場。當時乾隆所有的遺物都完好無恙,就這樣火場指揮部重點組織力量內攻,充分掩護轉移室內的玉器,火災救滅以後人們驚奇的發現這場火只是燒了建築前沿的部分,都是局部的被毀,而不是大量的受損,而沒有連燒到其他的殿,這應該是一個萬幸的地方。這次救火當中,因為琉璃瓦屋頂的火,消防隊員救火的時候需要把屋頂上面的一部分琉璃瓦拿斧子砍開然後往裡面澆水,這個過程是很困難的,人很容易從上面滑下來摔傷,這次沒有一個人受傷。

 

推薦閱讀:

江油窦圌山雲巖寺

修舊如舊 精細縫合還窦圌山原貌

百年天階坊西向傾斜26度 “ 扶正” 工程正在進行

“河津制造”木構斗拱凸顯山西古建築特點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