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承公布季羨林遺囑:圖書館文物是保存非捐贈
日期:2016/12/14 9:45:18   編輯:古代建築史
圖一:季羨林季承父子
圖二:季羨林手書聲明:“一,我已經捐贈北大一百二十萬元,今後不再進行捐贈。二,原來保存在北大圖書館裡的書籍文物只是保存而已,我從來沒有說過全部捐贈。”
圖三: 季羨林手書委托書:“全權委托我的兒子季承全權處理有關我的一切事物、務。”
再過一個多月,就到一代國學大師季羨林先生仙逝三周年的日子了。季老雖已入土為安,但這期間,圍繞著季老生前所藏的大批珍貴遺產,季羨林先生的獨子、77歲的季承與北京大學之間展開的季老遺產糾紛,卻一直沸沸揚揚,成了人們議論的熱點話題。自從今年3月季承向北大發出最後通牒後,這場糾紛突然沒有了任何消息。近日,季承通過律師與本報取得聯系,委托本報獨家發布一則“季承嚴正聲明”。同時還通過本報首次向社會展示季羨林先生生前遺囑原件的照片。“我發這個聲明是為了讓公眾了解季羨林先生生前是有遺囑的;再就是北大沒有誠意和我商談,采取敷衍手法。談了三年,連個具體方案也不提出來,對我的方案不置可否,連個目錄都不肯提供,所以我只好求助於社會輿論和法律。”昨天傍晚,季承在接受本報記者獨家電話專訪時這樣表示。
遺產糾紛,北大“不接招”
今年3月23日,本報曾獨家刊出《季承怒了!博客中向北大發出最後通牒》一文,季承在博客中向北大提出:“如果在3月31日前不能進行商談或商談沒有結果,我們就不再和北大商談,而是采取包括訴訟在內的其他方法解決問題。”然而季承稱,時至昨日,北大仍然沒有任何回音。季承說,為向北大索要父親藏品已經奔波了快三年了,藏品的歸屬權仍然未定,感覺非常無奈。
令季承感覺憤怒和無奈的並不止這些,就在今年4月中旬,曾於2009年涉嫌盜竊季羨林家中部分藏品的王如、方鹹如已經被取保候審。這讓季承很難接受,季承說:“事實如此清楚的盜竊案,至今未能判決,而且盜竊人還被放了出來,我感覺非常不能理解。”據稱在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法官的調解下,北京大學已經放棄了當年這些被盜藏品的所有權。
“北大保管的字畫,是父親最寶貴的藏品”
2009年7月11日季羨林先生去世,2010年4月,季羨林的骨灰安葬於山東臨清老家。但季老生前所藏的書畫等遺產究竟有多少、價值幾何、如何歸屬?時至今日仍是一個謎。
談起父親的遺產,季承稱“心中大體有個數”,根據他個人的統計,父親的主要遺產為明清字畫、古代書籍、佛像等。如果按照目前的市值計算,這些遺產價值可達數億元。
季承介紹,這些遺產目前分為四個部分。其中,有較多的藏品目前暫時保存在山東臨清的季羨林紀念館和陝西西安的季羨林國學院。這兩處的藏品數量比較多,以古書和字畫為主,價值很高。如果單純從數量上來說,要超過目前被北京大學代為保管的字畫數量。這些藏品的所有權屬於季承和他的外甥,“目前只是暫時寄存在這兩處進行展覽,並沒有捐贈給他們。”季承說。
季羨林遺產的第三部分,是2011年11月12日中國嘉德2011秋季拍賣會上“季羨林先生藏書專場”的藏書,藏書數量多達165種、數千冊,經史子集皆有,所有藏書均補钤季羨林收藏印鑒,其中還有陳寅恪贈送季羨林之書。這些藏品當中,包括了部分2009年轟動一時的季羨林故居被盜案中的藏書。按照季承的描述,最珍貴的季羨林藏品,也就是季老遺產的第四部分,目前暫時保存在北京大學,有超過600幅字畫。“從價值上來說,北大保管的這些字畫是父親最寶貴的藏品。”其中包括季羨林生前最喜愛的蘇東坡的《御書頌》。
根據多名業內人士的說法,季羨林生前酷愛收藏畫家齊白石的作品,不僅數量眾多而且品質均屬上乘,加上季羨林收藏的明清文人的畫作,幾乎可以成為一部中國明清字畫史的精品圖錄。單就畫作這一部分,按照目前拍賣市場的行情,很有可能超過5億元。
北大存有季老兩部分藏品
季承稱,2009年1月,北大相關人員在前往醫院探望季羨林時,曾當場詢問老先生這批畫捐還是不捐,並表態由季老說了算。“我父親明確表示不捐了,這些字畫是交給北大保管的。北大方面當時表示,季老怎麼說,學校就怎麼做。”季承說,當時他本人在場,現場還有很多見證人,北大方面也對這一場面進行了錄像存證。當時北京大學的相關人員隨即將2001年季羨林簽訂的捐贈協議原件還給了他。“既然協議都退給我了,我的理解就是捐贈拉倒了,而且之後北大也沒有再強調父親捐贈的事情。”
季羨林所藏書畫是如何“保存”到北京大學的呢?
季承介紹,2009年1月13日和16日,北大兩位黨委副書記及部分工作人員前往301醫院面見季羨林,向他報告北大聯合會議的有關決定。當時向季羨林報告文物清點的結果是:字畫總數為577幅,其中207幅是古代書畫,其中不乏八大山人、鄭板橋等人的畫作。北大方面當時稱都有錄像、照相,沒有流失。季羨林詢問了幾幅古畫,特別提到蘇轼的《御書頌》,北大方面表示並沒有流失。
在征得父親同意後,季承表示,由於自己之前沒有統計,因此這部分藏品以北大提供的數據為准。但他要求北大將577幅字畫的目錄交給他,並盡快歸還全部保存文物。“北大方面也答應會盡快將目錄復印後給我一份。但到現在我也沒有收到這份目錄。”
第二部分藏品的轉移過程,則發生在季承和父親和解之後。2009年3月23日至26日,北大派出工作人員,開始清點季羨林藍旗營住所內的物品。清點中,北大對他們認為重要的東西一一登記造冊,最後選出38件珍貴文物,要求由學校代為保管。季承稱,他在請示了父親之後,出於對北大的信任,同意了北大方面的要求,簽署了一份寫明“暫由北京大學圖書館保存”字樣的目錄清單,然後北大拿走了這批文物。
季承稱,在父親去世後,他多次向北京大學反映,要求歸還藏品。但北大方面一直未正面回應,以“再研究研究”的名義答復。
季老自書遺囑,委托兒子季承全權處理
季承介紹,其實,季羨林生前已有自書遺囑,在2008年12月5日寫了:“原來保存在北大圖書館裡的一切書籍文物只是保管而已。我從來沒有說過全部捐贈。”2008年12月6日寫了:“全權委托我的兒子季承全權處理有關我的一切事物、務。”2008年12月18日,季老又寫了一紙聲明:“一,我已經捐贈北大一百二十萬元,今後不再進行捐贈。二,原來保存在北大圖書館裡的書籍文物只是保存而已,我從來沒有說過全部捐贈。”
季承的律師卞宜民告訴記者,季老生前和北京大學就財產問題從未舉辦過財產的轉讓、接收儀式,也沒有交接過任何清單,但從季老的生前自書遺囑中可明確看出,季羨林先生生前已經委托兒子季承全權處理有關季老的一切事物和事務。自書委托大於法定繼承,這是法律規定的。
季羨林全權代理人暨遺囑繼承人
季承嚴正聲明
本系子承父命,憾被誤為爭奪遺產。特公示先父遺囑,敦促存物歸還:
“原來保存在北大圖書館裡的一切書籍文物只是保管而已。我從來沒有說過全部捐贈。(2008.12.5)”
“全權委托我的兒子季承全權處理有關我的一切事物、務。(2008.12.6)”
但因外甥律師誤導,將“遺囑繼承”混為“法定繼承”,以至造成多方誤會,已協商終止有關合同。
差堪告慰,北京大學歷屆領導尊重先父自書遺囑,承諾妥管存物。敬請各方明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