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史 >> 故宮揭秘之二:傳說中紫禁城的“冷宮”到底在哪兒?

故宮揭秘之二:傳說中紫禁城的“冷宮”到底在哪兒?

日期:2016/12/15 0:27:02      編輯:古代建築史


  提到“冷宮”,浮現在大家腦海中的,往往是一片淒慘蕭瑟的景象。在電視劇裡,嫔妃們被打入冷宮,基本意味著要忍受比死還難受的煎熬。
 


     《甄嬛傳》是這樣描述冷宮的:

  “走了很久,才到冷宮。推開門,有數不清的細小灰塵迎面撲來,在淺金的日光下張牙舞爪地飛舞。在我眼裡,它們更像是無數女子積蓄已久的怨氣,積聚了太多的痛苦和詛咒,像一個黑暗無底的深淵一樣,讓人不寒而栗。陽光在這裡都是停滯的,破舊的屋檐下滴答著殘留的雨水,空氣中有淡淡的卻揮之不去的腐臭和潮濕的霉味。
 

 

  那些曾經容顏如花的女子或哭泣呼喊,或木然蜷縮在地上半睡半醒,或形如瘋癫跳躍大笑,而大多人貪戀這久違的日光,紛紛選了靠近陽光的地方享受這難得的片刻溫暖。



  她們對我和眉莊的到來漠不關心,幾乎視若無睹。照看冷宮的老宮女和老內監們根本無意照顧這些被歷朝皇帝所遺棄的女人,只是定期分一些腐壞的食物給她們讓她們能繼續活下去,或者在她們過分吵鬧時揮舞著棍棒和鞭子叱責她們安靜下來。而他們做的最多的事,就是面無表情地將這些因為忍受不了折磨而自殺的女子的屍體拖到城外的亂葬崗焚化。”


  看到這裡,您是不是和小奇一樣,感覺到有些毛骨悚然呢?那麼故宮裡的冷宮究竟在哪兒?在這次故宮新開放的區域又是否包含冷宮呢?冷宮裡是不是真的只有破爛的小院,冰冷的飯菜和褴褛的衣服?

  “冷宮”宮殿並不存在

  在小奇的這次探訪之中,並未找到冷宮這一神秘宮殿的所在。就連詢問賣奶茶的商家,其回答也是,在故宮那麼多年從未聽說過“冷宮”在哪兒。

  在電視劇中,後妃們被打入冷宮,大都住在一塊固定的冷僻陰森的地方。但事實上,故宮的冷宮並無定所,故宮也根本沒有“冷宮”的牌匾。

  “‘冷宮’並不是一個具體宮殿的名字,而是一個概稱,哪家的嫔妃皇子犯了錯、被幽禁,或者皇上以後不去哪家宮殿,哪家宮殿就是冷宮。”故宮的一位工作人員說。
 

 

  明清著名三處“冷宮”

  而據一些文獻記載,明、清時代被作為“冷宮”的地方有好幾處。

  明末天啟皇帝時,成妃李氏得罪了權勢赫赫的太監魏忠賢,在長春宮被趕到御花園西面的乾西,一就是住四年。先後被幽居乾西的,還有定妃、嫔、恪嫔三人。



  故宮御花園

  乾西,原為皇子居住,為西六宮以北五座院落的統稱,也稱乾西五所。始建於明初,由東向西分別稱為頭所、二所、三所、四所和五所,與東路的乾東五所(現在的北五所)相對應,原為皇子所居。



  故宮內的珍妃井,1900年八國聯軍進軍北京時,慈禧倉皇出逃,行前命太監崔玉貴將珍妃推入井中淹死。

  光緒皇帝的珍妃被慈禧落井之前,據說關在景祺閣北邊北三所(小奇詢問工作人員均為未開放區域),這地方就在今天珍妃井西邊的山門裡。



  “宮中多怨女”,在封建社會裡,一旦女子被選入宮,便成了皇帝的人,一輩子不能出宮,也不能改嫁。但這樣的生活對比冷宮中的幽禁,也算是好的了。

  太監崔玉貴曾詳細地講述了他第一次到北三所的情景。

  “這裡就是所謂的冷宮。後來我跟多年的老太監打聽,東北三所和南三所,這都是明朝奶母養老的地方。珍妃住在北房三間最西頭的屋子,屋門由外倒鎖著,窗戶有一扇是活的,吃飯、洗臉都是由下人從窗戶遞進去,不許珍妃同下人交談。沒人交談,這是最苦悶的事。她吃的是普通下人的飯。由兩個太監輪流監視,這兩個老太監無疑都是老太後的人。”

  這是關於冷宮生活比較細致的講述了。但北三所的具體地點究竟在哪裡,現在卻鮮有史料能證明。如今的故宮地圖上,只有景祺閣西邊的北五所,但找不到北三所的蹤跡。

 

  男版“冷宮”:逍遙宮

  逍遙樓,始建於南京金陵淮清橋北。據說是跟工作狂朱元璋相關。朱元璋在制定國家休假制度時規定,一年只休息三天,分別是過年、冬至和自己的生日。除此之外,他還設計了一個令人瞠目的規定:但凡街上有賭博、遛狗、遛鳥的游手好閒者,便將其拘入樓中,讓其逍遙,其實就是餓死。

  但紫禁城內沒有逍遙樓,只有逍遙宮。據國家圖書館退休人員王銘珍撰文介紹,逍遙宮的拘禁對象是陰謀篡奪皇位的皇叔,“犯死罪而不殺,只幽禁在逍遙宮中,任其逍遙待死”。

  歷經560多年滄桑歲月的故宮裡,留下了很多皇帝和後妃以及皇子們的故事。這裡的3公裡長、10米高的宮牆,依然是一座森嚴壁壘的城堡。封建社會裡男尊女卑,自古宮裡女子的命運多是淒慘的,正可謂是一入宮門深似海,千回百轉總是怨。

       (來源:千龍網)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