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山古建築群
日期:2016/12/14 18:41:08   編輯:古代建築史 古建築群原有15座,現存10座,大都占地寬闊、規模宏偉。如茂林堂,它包括司馬第、中軍第、大夫第和武館等主建築和花園、水榭、炮樓、地下室等附屬建築,面積達4050平方米。在居住、衛生、禮樂、防衛等方面都有統一的安排。輩份高的住在進深的居中處;客廳只會男客,另有專會女客的叫花廳;廊房的飯廳為傭人所用。明顯表現了封建等級和禮制觀念。古建築群外表樸實,內部裝飾卻相當講究。從內牆、封檐、雀替、門扇、窗格、山面、屏風頂、底梁、屋架頂及挑尖梁、梁罩等,均可看出不同時期的建築風格和藝術特點。如建於清乾隆年間(1736年~1795年)的贊府第,只是在挑尖梁作象鼻形及淺平雕略施單色,屏風頂是簡單的幾何排列,窗格顯得線條重復;建於清嘉慶年間(1796年~1820年)的茂林堂,裝飾藝術開始用封檐,作纏枝花狀,木刻浮雕是單彩淡青;而其後的三德堂(建於清同治年間即1862年~1874年)、九如堂(建於清光緒年間即1875年~1908年),在藝術造型和色彩運用上就較為完美。僅九如堂,其內牆便有單色條幅花卉達40多米,不同內容的浮雕壁畫70多幅。這些浮雕壁畫內容都來自民間傳說或歷史典故,如“燕山教子”、“文王訪師”、“郭府祝壽”、“龍鳳搶珠”等,藝術上構圖飽滿,刀法流暢,形象生動,色彩艷麗。在防衛設施上,每個堂、第都有堅實的夯土圍牆,牆上槍眼密集,四角炮樓高聳,有的還建有地下室,並設射擊孔。像個獨立的碉堡,而堂、第之間又可互相支援,連成一個堅固的整體。
竹山古建築群是目前廣西所發現的在一個自然村裡古建築數量最多、質量最高、保存最好的典型,已引起文物、古建築和旅游部門的重視和關注。新華社於1989年11月間曾作過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