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偏巖古鎮 石橋竹樓的幽雅
日期:2016/12/14 18:49:55   編輯:古代建築史 偏巖古鎮 石橋竹樓的幽雅
偏巖古鎮座落在華蓥山脈西南面的兩支余脈之間,地處丘陵,呈東北高、西南低之勢,平均海拔為520米,最高達942.9米。因鎮北處有一巖壁傾斜高聳,懸空陡峭,故名偏巖鎮。這裡地處鄰水、合川、江北的交通要沖,是舊重慶通往華蓥故道上的一座工商古鎮。早在康熙年間就有小店零星分布,後商賈雲集,商貿繁榮,名播川陝湖廣。
偏巖古鎮依山傍水而建,處處透著恬淡之美。雖經數百年的時代變遷,但其街道、建築、民風、市情仍然保留著昔日古樸、優雅的風貌。小鎮沿河築堤,居民靠堤建屋。堤已古老,石縫裡生長出數株黃桷,莖桿扭曲,枝繁葉茂,根須緊貼在堤岸的青石上伸展。屋已陳舊,卻依然粉牆黑瓦。與江南水鄉相比,一樣的枕河人家,一樣的臨河開窗,略有不同的是雖有臨水的後門和石階,下河卻不能登船。
古鎮的正街,由長條的青石鋪築,一直沿黑水灘河蜿蜒而去。一路木捨錯落,小橋流水,綠樹掩映,長達400多米。自古鎮中段,一青石板橋橫跨小河連接鎮外,以橋為界,主街被攔腰分為上、下街。上街當交通要沖,店鋪林立,其北端為公眾集合之地,現存武廟、禹王廟、戲樓,上、下街尾均構臨河半廊接村野,是集交通、交往兼賞景、休閒的好地方。
主街幾無梯坎,空間序列依地勢起承轉合,節點處多為公共活動休閒空間。兩旁的店鋪鱗次林比,城裡早已不用或難得一見的草鞋、麻鞋、麻繩、火鉗、火鉤、木擂缽、石碓窩,都可以在這裡找到,而農村專用的棕毛蓑衣、竹編斗笠、鐵鋤鋼鐮等等更是應有盡有。
店鋪建築多為木竹結構,皆以木斗為骨架,或以木板為牆,或以竹編籬笆糊粉為牆。屋頂多為硬山頂或懸山頂,茨瓦素牆,簡陋中透出清新、素樸的氣息。有些臨街而築的小樓,底層空間開敞,多為店堂。上層宅樓呈吊腳式樓,懸空依柱而築,既節省了街道路面,又達到了“讓出三尺地,多占一份天”的設計效果。毛前端的花窗與欄桿均雕飾古雅,極富情趣。花窗裝飾或為幾何紋樣.或為花卉、果實圖案,一覽無余。
推薦閱讀:
唐朝 鹦鹉紋提梁銀罐
首屆海峽木雕精品大獎賽在莆田隆重舉行
山西濁漳河流域出土七足陶甕
泰州發現明代古屍是美少婦
推薦閱讀:
唐朝 鹦鹉紋提梁銀罐
首屆海峽木雕精品大獎賽在莆田隆重舉行
山西濁漳河流域出土七足陶甕
泰州發現明代古屍是美少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