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洪武年間貴德古城門窩石
日期:2016/12/14 18:01:56   編輯:仿古建築材料門窩石
貴德縣河陰鎮城關村王振藝家收藏了40多年的門窩石,是《百姓曬寶》欄目開辦以來曬出的最重的一件寶貝,這個古樸的大家伙重約有200多斤。
門窩石是什麼?是我國古建築中建在門檻兩頭用於固定大門來回轉動的起穩定作用的器物。據王振藝介紹,他們家收藏的這件門窩石是明朝洪武年間貴德古城北門的門窩石,門窩石呈長方體,長57厘米、寬38厘米、高46厘米,長石上面窩深19厘米,窩內有明顯的木柱磨損痕跡。
關於這件門窩石的來歷,王先生稱,上世紀60年代當時的紅衛兵在“破四舊”中,貴德的北城門因年久失修出現了裂縫,於是被當成了目標。當時城門被炸藥炸塌後,王振藝的父親和其他社員在清理門土時,挖出這件門窩石,王振藝的父親害怕門窩石被毀,於是悄悄拉回家埋在了牆基裡保存了起來。
王先生說,曬寶的目的是想向大家展示一下這件據有歷史價值的東西,也借此懷念父親。
獨樂樂不如眾樂樂。敢不敢曬出你壓箱底的“寶貝”,願不願講述你與“寶貝”之間的故事。也許您的寶貝是陶瓷、玉器、字畫、青銅器、木雕等,也許你的“寶貝”就是一個珍藏了多年的玩具車……沒關系,這些在“百姓曬寶”欄目裡都是“寶貝”,讓我們在這裡給你講述一段一個個“寶貝”背後的故事,並讓你在這個平台認識更多的知音,找到更多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