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城南三元坊附近,有蘇州現存諸園中歷史最為悠久的滄浪亭。始為五代時吳越國廣陵王錢元璙近戚中吳軍節度使孫承祐的池館,宋代著名詩人蘇舜欽以四萬貫錢買下廢園,經翻修後因感於“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題名“滄浪亭”,自號滄浪翁,並作《滄浪亭記》。

歐陽修應邀作《滄浪亭》長詩,詩中以“清風明月本無價,可惜只賣四萬錢”題詠此事。自此滄浪亭名聲大振。

蘇氏之後,滄浪亭幾度荒廢,南宋初年一度為抗金名將韓世忠的宅第,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巡撫宋荦重建此園,把傍水亭子移建於山之巅,形成今天滄浪亭的布局基礎,並以文征明隸書“滄浪亭”為匾額。

清同治十二年(1873)再次重建,遂成今天之貌。滄浪亭因歷代更迭有興廢,已非宋時初貌,只有蒼老的古樹部分地反映出宋代園林的風格。

踱步滄浪亭,未進園門便見一池綠水繞於園外,臨水山石嶙峋,復廊蜿蜒如帶,廊中的漏窗把園林內外山山水水融為一體。
推薦閱讀:
遼寧省石台子山城址
高台山遺址
葉茂台遼墓群
沈陽福陵

園內以山石為主景,山上古木參天,山下鑿有水池,山水之間以一條曲折的復廊相連。滄浪亭主要景區以山林為核心,四周環列建築,亭及依山起伏的長廊又利用園外的水畫,通過復廊上的漏窗滲透作用,使水面、池岸、假山、亭榭融成一體。

著名的滄浪亭即隱藏在山頂上,它高踞丘嶺,飛檐凌空。亭的結構古雅,與整個園林的氣氛相協調,四周環列有數百年樹齡的高大喬木五,石額“滄浪亭”為俞樾所書。石柱上石刻對聯“清風明月本無價,近水遠山皆有情”。上聯選自歐陽修的《滄浪亭》詩,下聯則出於蘇舜欽《過蘇州》。據統計全園漏窗共一百零八式,圖案花紋變化式端,無一雷同,在蘇州古典水宅園中獨樹一幟。

園中最大的主體建築是假山東南部面闊三間的“明道堂”。明道堂取“觀聽無邪,則道以明”意為堂名,為明清兩代文人講學之所。堂在假山、古木掩映下,屋宇宏敞,莊嚴肅穆。北邊有館三間名“翠玲珑”,四周遍植翠竹,取“日光穿竹翠玲珑”意而為名。

與翠玲珑相鄰的是“五百名賢祠”,祠中三面牆上嵌近六百幅與蘇州歷史有關的人物平雕石像,為清代名家顧汀舟所刻,五百名賢只是取其整數而言。每五人合刻一石,加傳贊四句,從中可知這些古賢的概況,他們是從春秋至清朝與蘇州歷史有關的人物,多為吳人,亦有外地來蘇為官的名宦。滄浪亭名字雖大氣,樓宇景致卻充滿江南的婉約之感,想來在細雨霏霏的時候游覽會很有感覺的。
推薦閱讀:
遼寧省石台子山城址
高台山遺址
葉茂台遼墓群
沈陽福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