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史 >> 中華敬老第一坊

中華敬老第一坊

日期:2016/12/14 18:41:58      編輯:古代建築史

    徽韻聲中訪“牌坊”,徽州府裡看“第一”。到了安徽省歙縣我們才發現,這裡不僅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而且還是享譽海內外的“中國牌坊之鄉”。據說當年牌坊最多時以歙縣為府的古徽州就擁有牌坊上千座,現在也還有一百一十八座之多,堪稱全國之最。古牌坊與古祠堂、古民居並稱為“古徽三絕”,其中的許國石坊和棠樾牌坊群,均已列為國家級重點保護文物。因此,那些由遍布歙縣城鄉的石、磚、木牌坊組成的徽州牌坊風景線,就足以讓我們大開眼界、歎為觀止了。

    但給我們留下印象最為深刻、視覺沖擊力最為強烈的,卻是被譽作“中華敬老第一坊”的“雙壽承恩坊”了。因為作為徽州文化的一種物化象征,徽州牌坊大多為旌表當了大官的裡人或紀念忠、孝、節、義的楷模而建造的。惟獨這“雙壽承恩坊”是個奇跡般的例外,它是為敬老祝壽而立的。

    雙壽承恩坊座落在歙縣城北二十公裡的許村鎮的村頭、高陽橋的東側,建造時間在明代隆慶年間,已經有四百多年歷史了。牌坊巍然聳立,全石建造,結構為四柱、三間、五樓。牌坊額梁上,雕刻有“雙壽承恩”四個大字,蒼勁有韻,非常搶眼。導游小姐告訴我們:徽州古牌坊之所以歷經幾百年風雨依然不倒不毀,除了當年選用優質石材之外,主要原因在於牌坊建造工藝上采用了“一固二透”的措施。

    這“固”指的是石柱支撐采用抱柱鼓石或石雕獅子加以美化加固,而梁坊兩端則以雀替構件實現穩定加固;這“透”則指的是牌坊上的花板迎風部件,一律施以透雕镂空,即通透洩風,又減輕負荷。如此兩招,使得貌似孤然獨立、搖搖欲墜的牌坊具備較強的抗震、抗風能力。

    為什麼這座牌坊要叫做“雙壽承恩坊”呢?導游小姐說:許村這裡地處“程朱阙裡”的古徽州,由於程朱理學的影響,這裡尊老愛幼蔚然成風,加之這裡山青水秀、遠離戰亂,因此幸福安康,壽星多多。當村中第一對積德積壽的老夫妻雙雙邁過百歲壽齡的時候,人們紛紛建議立坊祝壽,並很快獲得皇帝的恩准。牌坊上的“雙壽”指的就是這對夫妻“雙雙”越過“百歲”壽齡,而“承恩”則指的是祝壽牌坊的建造“承”蒙皇帝的“恩”准。在中國牌坊中,這是唯一一座為老夫妻百歲祝壽而建造的祝壽牌坊。

    我想:這雙壽承恩坊已不僅只是為這對幸福長壽的老夫妻祝壽的牌坊,它更成了許村乃至中華民族尊老、敬老、愛老風尚的宣言書和美德的物證牌。我猛然覺得那冰冷的石塊非常溫馨、非常親切,我真後悔沒能攜妻同游,不然就可與其他夫妻游客那樣,也在這“雙壽承恩”中華第一敬老坊前並肩留個影,然後一同唱響那首《夕陽紅》的歌。

推薦閱讀:

福建莊氏祠堂

四川五通橋古鎮

山西靜升古鎮的前世今生

寧波保國寺跨入千歲之門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