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河源古村落——大長沙村
日期:2016/12/14 18:43:29   編輯:古代建築史大長沙村的碉樓
大長沙村內的古樹古塔
錫嘏廈由王氏先祖建於清代,大門前檐有兩根八角紅砂巖石柱承三步梁
史記:王氏開基600年
據村民族譜記載,最早落居龍川縣麻布崗鎮大長沙村的是王氏,於1379年即落居此處。其次,是黃姓於1390年、陳姓於1396年、楊姓於1410年定居此地。
現村內有王、黃、陳和楊四姓,而以王姓村民居多,仍保存著完好的祠堂。舊時的盧、羅二姓,在此地已無後人。
這裡歷來崇文重教,明清以來先後設有奇峰、方秀、文林等書院。在科舉時代曾有舉人10人,還有許多貢生和秀才。大長沙村還保存有不少建築年代悠久的宗祠和民居,如志用公祠、“直方大”王屋、錫嘏廈等。曾有碉樓(當地人又稱炮樓)36座,今保存基本完好的有5座,是河源少見的碉樓聚集地。
史跡:碉樓內外的人和事
大長沙村曾有碉樓36座,今保存基本完好的有5座,都是厚牆堅壁的方形角樓,有的還用鐵皮包木門頁,防御性很強。
青山環抱之中,我們經過綠蔭匝地的古榕,踏上清代石拱橋,走過縱橫交錯的石階與鵝卵石路,步入青磚瓦屋和石頭碉樓。
村頭的古榕下,幾個老年人在拉二胡,調皮的孩子爬在盤根錯節的老樹干上,或聊天,或傾聽。
這是他們的故鄉。在“每個人的故鄉都在淪陷”的時候,他們仍在自己的故鄉悠然自得。
有的“故居”,還有人居住,三代同堂,有的古宅,已經在時光和時代大潮中淪陷、圮塌。
但是,這裡依然是一個有著古榕、石拱橋、塔、書院、老宅、碉樓的原鄉,值得有心尋找鄉土中國的人前來探訪。
這個古村落,正是此前入選第三批“廣東省古村落”的龍川縣麻布崗鎮大長沙村。
古宅:也許你會在下一個角落撿到銀子
錫嘏廈外牆掛上了一條標語,紅底黃字,很是醒目:“保護好古村落,留住青山綠水!”因為在今年年初被評上了第三批“廣東省古村落”,村干部很重視,在著意提升村民保護古村落的意識。
這座古宅,和“槐瑞流榕”王屋、“直方大”王屋、九如第等,是大長沙村的古民居代表。
大長沙村的古民居多建於明末至民國初,既有府第式,又有一般的土木結構的民居,現在保存完整的有20多座,每座建築都有廳、房、天井、走廊等。
古宅的名稱,大多有著吉祥的寓意,屋主常常從《詩經》、《尚書》、《論語》等古籍經典中集句拈詞而來。那麼,何謂“錫嘏”?“錫嘏”二字,“錫爾純嘏”出自《詩經·小雅·賓之初筵》,蘊“賜福”之意。
走過“錫嘏廈”浮刻石匾,可以發現,這座古宅,飽含了當時屋主對生活的熱愛,和對子孫的期望——處處雕花,處處有畫,舉凡能雕能畫的,都雕和畫上了。
錫嘏廈由王氏先祖建於清代,大門前檐有兩根八角紅砂巖石柱承三步梁,梁架有金漆雕刻龍鳳、鳥雀和花草圖案;正廳後部的兩根圓木柱,柱面镌有對聯一副,上聯曰:“曰旦曰明舉念勿忘天理”,下聯為:“為忠為孝克家須紹宗風”,諄諄教育子孫後代能夠克己復禮,遵循家訓,忠孝為先。
如今已經81歲的村民王隆烈正是屋主的後代,王隆烈告訴記者,這個屋子裡出了很多有學問的人,比如從中山大學畢業的王隆迎,解放後在中共中央宣傳部任職,曾參與新中國第一部憲法起草工作,在上世紀80年代曾與胡喬木共事。
由於歷史原因,屋主很多後人已經到國外去生活了。
王隆烈說,每逢大年初一、正月十五,很多出外的男丁都會回來祭祖。
有祖可祭,有根可尋,這也是“故鄉”的一個重要功用,這是家族的意義,血緣的印記,客家人過春節,是要和祖先一起過的,在一個客家古村落裡,春節、元宵、清明、重陽、中秋,並不僅僅是一個商業消費的時段。
村民王國燕也是錫嘏廈屋主的後人,他說,傳說屋子的一位老祖宗就非常有錢,臨死之時制作了10口大錫鍋,每口鍋都裝滿了白花花的銀子,這些鍋就被藏在屋子的某個地方。後來,屋主後人只找到了一口鍋,其它的鍋都不知道哪裡去了,因此現在很多村民都還能在村裡某個地方撿到銀子。
由於錫嘏廈建築規模較大,木雕刻工藝水平較高,對研究當地清代客家民居建築風格具有較高的參考價值,因此,2010年,該屋被定為龍川縣文物保護單位,2011年被列入市文物保護單位。
建於乾隆二十五年的“槐瑞流榕”王屋,已經無人居住,成了養雞之所。下廳還長了一棵茂盛的苦瓜籐,卷且曲的籐蔓,在夏天的艷陽下綠得透明。雞群在幾個廳裡走來走去,踏過一些沒堆好的柴草。
這是一座占地面積1946平方米的古宅,有9廳9天井和60個房間,龍川縣第三次文物普查時,普查隊員們深為歎息:“這座古宅規模較大,廳堂寬敞,建築和雕刻工藝較高,可惜已有部分建築崩毀,被廢棄了。”
此外,安全第、榮蔚第、花鶴樓、九如第等,雖有的木雕工藝水平高,但總體保護狀況不容樂觀。
在“直方大”王屋,我們繞著外牆走了一陣,忽聞到一陣“五谷輪回之物”的臭氣,正要快步走開,同行的專家,廣東省當代文藝研究所教授譚運長忽然叫住我們,指著廁所旁邊一塊長且大的石條給我們看,原來那是一個石碑,上面記著一些人名及其捐來的功名稱謂等。只是當時備受人珍視的石碑,如今作了雞捨與廁所的一部分。
“直方大”王屋中廳還保存有一對漆金木楹聯,上寫:“采舞華筵歡五代,年周花甲快雙親”,是前人祝壽留下來的。
不遠處有一個小屋,高高的房頂,裡面供奉著關羽畫像,關羽後面是持刀的周倉,和按劍的關平。村民說,以前這是習武的地方。
推薦閱讀:
河南沁陽西向鎮的“鬼村”
中山鬧市中的三山古廟
惠州墨園古村文韬武略兩傳奇
河北衡水安濟橋
推薦閱讀:
河南沁陽西向鎮的“鬼村”
中山鬧市中的三山古廟
惠州墨園古村文韬武略兩傳奇
河北衡水安濟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