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錫林郭勒盟正藍旗文物局副局長任進奇告訴記者,按照《保護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公約》的規定,內蒙古在原有元上都遺址石質標識的基礎上,增刻了教科文組織徽志和世界遺產標志。
任進奇介紹到,6月29日22時23分,在俄羅斯聖彼得堡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6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一致決定,將元上都遺址作為世界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為此按照《保護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公約》的規定,凡世界遺產均應設置有世界遺產標志和教科文組織徽志以及適當文字說明的世界遺產標牌,正藍旗文物局在原有元上都遺址石質標識的基礎上,增刻了教科文組織徽志和世界遺產標志。其中教科文組織徽志采用希臘巴特農神廟形狀,圖案中間的UNESCO是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的英文縮寫。世界遺產標志象征著世界文化遺產、自然遺產以及兩種遺產之間的相互依存關系。中央的正方形是人類創造的象征,圓圈代表大自然,兩者密切相連。該標志整體呈圓形,既表示全世界,也表示著它需要人類給予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