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六十載古建保護歷程
日期:2016/12/14 18:42:50   編輯:古代建築史 在第21屆世遺大會上,拙政園、留園、網師園、環秀山莊被列入“世遺”。3年後,滄浪亭、獅子林、藝圃、耦園和退思園在第24屆世遺大會上加入“世遺”。
從解放初期以來的園林修復,到本世紀起的世界遺產監測,再到亞太世遺中心古建築保護聯盟成立、將用世界遺產的保護理念和方法保護更多古建築,六十年間,遺產豐厚的歷史文化名城蘇州,大量由於各種原因遭遇破壞的古典園林和古建築獲得了新生,蘇州古建保護,走出了從“回春”、“葆春”到“播春”的心路歷程。
回春:數十座古典園林舊貌換了新顏
每個城市都應該有一個自己的靈魂,蘇州的靈魂就是它的千年文脈,而古典園林就是這個文脈的最佳載體。那飛檐翹角的亭台樓閣,玲珑剔透的假山峰石,爭奇斗妍的花草樹木,讓古典園林吸引住了難以計數的游客的眼球。
然而,蘇州的古典園林也曾瘡痍滿目:拙政園曾遭日本侵略軍的飛機轟炸,遠香堂被震壞,南軒被燒毀,園內許多道路滿是苔藓,甚至有野生狐狸在園內做窠;同屬全國四大名園之一的留園先遭日軍蹂躏、搶掠,又被國民黨軍隊占為養馬之所,解放前夕已經到處殘梁斷柱、破壁頹垣,馬糞堆了兩尺高,一些柱子被馬啃成了蜂腰形……“園林之城”的園林怎能這副模樣?解放初,蘇州在百廢待興、經費十分緊張的情況下,成立了園林文物整修委員會,並以古典園林為重點,開展了一項項修復工程。
數十年裡,薛福鑫、陸耀祖等一大批能工巧匠,史建華等熱心古典園林保護的企業家,用他們的聰明才智和汗水,修舊如舊,讓數十座古典園林“鳳凰涅槃”,重新煥發了青春,古典園林也成為蘇州旅游乃至整個蘇州的第一王牌。
正是得益於這樣的整修,在1997年12月4日召開的第21屆世界遺產大會上,以拙政園、留園、網師園、環秀山莊為典型例證的蘇州古典園林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3年後,滄浪亭、獅子林、藝圃、耦園和退思園也作為蘇州古典園林的擴展項目,在第24屆世界遺產大會上被批准加入世遺行列。
與此同時,蘇州市園林和綠化管理局委托相關單位進行調查發現,蘇州古城區內共有53處古典園林、20處庭院得到了不同程度的保留(包括完整、較完整、半廢和殘存)。此外,古典園林或園林元素還大量走上蘇城街頭,走向全國,甚至有30多座在海外安了家。蘇州的古典園林,回到了春天。
葆春:監測建檔,摸清園林“遺傳密碼”
在回春之後,怎樣讓古典園林永葆青春,成為擺在蘇州人面前的一個新課題。對此,蘇州依托2007年落地開花的亞太世遺中心,開展了多方位的工作,重點包括世界遺產的監測、古建築保護和修復高級專業人才的培訓、青少年遺產教育等。
其中最重要的是對列入“世遺”的9座園林進行監測和建檔。通過多年的摸索,目前亞太世遺中心已創建了一套以組織管理、技術應用、科學研究、動態監測為一體的世界文化遺產蘇州古典園林監測體系。其中,監測對象分為建築物、構築物、陳設、植物、環境、控制地帶、客流量、安保、基礎設施9大類,基本涵蓋了古典園林保護的各個方面;各項監測指標也已分別制定。
監測過程中,中心引進了大批監測設備,特別是測量精度達毫米級的立式和手持式三維激光掃描儀,用於采集各類監測對象的基礎數據。目前,該中心已完成210余座古建築、3200余件陳設品、2200余株植物、總長19.8萬米的管線等在內的圖表、照片、文檔共2萬余件。
中心又與信息科技公司合作,自主開發了《蘇州古典園林監測預警系統》軟件平台,將測量數據輸入平台,形成古典園林的“遺傳密碼”。這樣,一旦被監測的古典園林遭遇不測,就能根據“遺傳密碼”進行科學、原樣的修復。同時,被監測對象的日常養護管理方式,也從根據主觀經驗判斷轉變為由科學的客觀數據說了算。如通過對水質的監測和數據錄入,可以知道哪些指標不理想,再決定采取投放花白鲢還是其他手段治理,投放多少量;還能預測游客高峰大致出現在哪月哪日,以便提前采取應對措施……
為規范監測工作,使工作有章可循,中心還依據國家文物局頒布的《中國世界文化遺產監測巡視管理辦法》,結合蘇州遺產地的實際,出台了《世界文化遺產蘇州古典園林監測工作管理規則》,並於今年6月1日起實行。該規則是全國世界文化遺產地中出台的首部關於監測工作的規范性文件,也是亞太世遺中心開展監測工作的重要依據,和各地制定法規、制度的良好參照。
播春:從呵護古典園林到呵護古建築
世界遺產保護上的種種做法和經驗,讓蘇州走在了全國乃至世界的前列。
然而,在業內人士看來,這種保護還只是開了個好頭。因為,作為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蘇州的文化遺產遠不止古典園林,還有大量的其他古建築,其中僅姑蘇區范圍內就有100萬平方米,加上遍布古鎮、古村的古建築,數量更為可觀。
事實上,蘇州在保護古典園林的同時,也十分重視其他古建築的保護,先後出台了《蘇州市古建築保護條例》、《蘇州市區古建老宅保護修繕工程實施意見》等法律法規、政策,為古建築保護撐腰;啟動了桃花塢歷史文化片區綜合保護整治利用工程、古建老宅保護修繕工程等工程;最近,蘇州又被批准設立全國首個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區。參加亞太世遺中心古建築保護聯盟成立大會的我國文物泰斗謝辰生為此評價,就全國而言,蘇州的古建築保護情況總體不錯。
不過,因為產權復雜、年久失修,蘇州部分古建築也出現了受損現象:2006年11月,市文物保護單位殘粒園中路西廂房的二樓倒塌;2009年12月,控保建築菉葭巷50號曾發生火災;今年6月,市文物保護單位春晖堂楊宅一架屋也轟然倒塌……
此外,還有許多迫切需要解決的新情況、新問題。亞太世遺中心(蘇州)名譽主任汪長根說,這其中既有保護傳承問題,也有合理利用、優化創新問題。尤其是古建築保護修復行業,機構力量分散,隊伍後繼乏人,企業之間、行業之間、企業與政府之間管道不暢,缺乏溝通與交流的平台,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這項工作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蘇州尚且如此,其他地方的情況就更不用贅言。亞太世遺中心行之有效的做法和經驗,能否推而廣之,惠及蘇州、全國乃至亞太地區,從而推動更大范圍的古建築保護?
本著這樣的想法,一批有識之士齊聚蘇州,成立了亞太世遺中心古建築保護聯盟。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秘書長杜越認為,一個城市的長久發展,源泉和動力在文化的傳播、交流和發展,亞太世遺中心古建築保護聯盟的成立,將把以蘇州文化為代表的優秀文化傳播到世界,為未來蘇州的更好發展帶個好頭。
推薦閱讀:
雞鳴驿:最古老的“郵政局”
福州深藏古寺裡的鵝峰書院
新疆瓊庫什台村 歲月的牧歌
諸暨斯宅村的千柱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