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失竊等事件,敲響了文物單位安全警鐘。6月14日,北京市文物局公布《北京市文物安全管理責任制度》,在全國范圍內率先將文保使用單位的“權責”落實在紙面上。本市轄區內的98家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主管文物安全工作的領導成為首批學員,並參加考試。然而,歷代帝王廟等約20家單位負責人全堂“曠課”。
市文物局有關負責人表示,除了進行培訓和考試外,對於曾下達責令整改通知書,但改進成效緩慢或者沒有整改舉措的單位,例如民族大世界商場等將依法追究相關負責人的責任。
曠課文保單位須集體“補考”
“提前1周,文物局就向這些文保單位管理使用單位發出了掛號信,通知其參加本次會議,但仍有五分之一的單位未能出席。”市文物局局長孔繁峙表示,將對這些單位進行通報批評。
據不完全統計,未參加培訓的單位包括崇禮住宅、西什庫教堂、法源寺、廣濟寺、法國使館兵營舊址、碧雲寺、天寧寺塔、北平圖書館舊址、歷代帝王廟等。
“各文保單位必須把文物安全工作作為首要工作來抓,主要領導要親自抓隱患整改,才能保落實。”市文物局安全督察處副處長趙建明說,“沒有按時出席的單位,都須進行‘補課’。”
每周三次抽檢租賃單位
《北京市文物安全管理責任制度》6月14日發布,新規定中各類檢查頻率均被數字化。比如,明確夜間警衛每半小時報告一次安全情況;文物保管員每月對庫存文物進行查對並記錄;每月對保安員、警衛人員進行一次安全形勢教育和安全工作講評;對租賃單位的安全檢查,每周不少於三次。
除了數字多,新規獎懲分明,除了按“用火用電管理、巡視檢查與隱患整改、施工安全管理、突發事件處置預案”等,對文物安全工作規定還專門寫清了獎懲細則。責令各文物單位建考評檔案,規定對出現責任事故的部門或個人,依法追究直接責任人和主管領導的責任。
“這是國內首次用文本格式,注明文保使用單位的權利和責任。為了提高培訓效果,我們對參加培訓班的全體人員進行安全知識的測試。不合格的須補考。”趙建明說,“具體的規定,可以保證各崗位安全工作有章可循,處罰有法可依。”
文物局將起訴整改不力單位
市文物局材料顯示,目前,本市文保單位還存在諸多安全隱患。200余市級以上文保單位中,有居民占用存在安全隱患的為47處,占20.9%,單位占用存在隱患的111處,占49.6%。322處市級以上文保單位中,文物周邊環境存在安全隱患的占60%。存在少數文保單位領導對文物安全工作沒有真正引起重視,特別是有的管理單位,文物安全工作只交給後勤部門分管,主要領導極少過問文物安全工作;有的文保單位在文物安全督查、執法部門例行檢查時甚至不讓進門,拒絕檢查;還有的文保單位存在嚴重的安全隱患,在督查部門多次下達《文物安全隱患整改通知書》的情況下,長期得不到實質性整改;有的文保單位內居住居民私搭亂建,亂堆易燃物,管理使用單位卻不能有效的進行管理。
“目前,文物部門正在進行匯總,近期有望再公布一批存在安全隱患的國保和市保單位,責令其按期整改。”市文物局有關負責人表示,“對於整改力度不到位的單位則將起訴到法院,如西單民族大世界,這裡是國家級文保單位國立蒙藏學校,清初曾為吳三桂之子吳應熊的府邸。文物、消防等部門曾多次登門責令其整改,但收效甚微,因此文物部門將采取法律手段推進整改措施。”
相關現場
文物局長考勤 三成單位遲到
6月14日上午9時20分,首都博物館地下一層會議廳外,98家全國文物保護單位簽名冊一字排開,涉及110多個管理使用單位,市文物局局長孔繁峙站在一旁仔細查看著簽到情況,不時小聲詢問著:“日壇怎麼沒來?打個電話催一下。”
9時30分,“進一步落實文物安全管理責任制度培訓班”並未如約開課,包括司馬台長城等30余家單位遲到,涉及管理使用單位包括中央廣播電視發射二台等。孔繁峙一直站在簽到台旁,眉頭輕皺。
“日壇的聯系人說不清楚這件事情,讓咱們找別的工作人員,我馬上聯系。”兩位工作人員拿起簽名冊,逐一給未到場單位相關負責人打電話。
9時32分,一位女士拎著花塑料口袋快步走到簽到台前,一邊抱怨“這地方可真不好找”,一邊簽名。隨後,拿著資料不緊不慢地走過孔繁峙身邊。
“還有三成左右的單位沒到。”工作人員小聲匯報著,“故宮的負責人來了,已經進去了,但是司馬台長城的負責人還沒到。”
9時36分,孔繁峙抬頭望了望入口處,確認沒有人趕來上課後,走入會議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