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游一條街品一座城 解讀敘永新名片魚凫古街
日期:2016/12/14 9:40:47   編輯:古代建築史
坐落在青山之中的魚凫古街。
過去
在歷經千年的風雨變幻後,敘永縣逐漸褪去了昔日繁華的外衣,而歷史在這座城市留下的遺跡也逐漸消失在人們的視野中。重新打造一張新的城市名片,讓這座千年古城重新崛起煥發出光彩,曾是敘永縣市民的集體呼聲。
2010年
這年,魚凫古街動工建設。一張新的城市名片,在萬眾的期待中開始孕育新生。
2011年
2011年底,魚凫古街初露峥嵘,在首次開放之日便顯示出了無可阻擋的感召力,吸引無數市民前來參觀。漫步在魚凫古街中,不少市民都驚喜地發現,曾經已消失在敘永城內的遺跡,居然重新在這張新的城市名片中一一再現。
魚凫古街上,有一幅名為“永寧長卷”的大型石刻,上面詳細地記載了敘永城的千年歷史。魚凫國的生活場景、夜郎鬼國的征戰遺跡、乃至於唐漢明清時的建築風格,在這裡你都無需刻意尋找,它們會自動跳入你的眼睛,讓你目不暇接。
走在古街上,你隨意地拉著一位老人聊聊天,問一問他們敘永城裡有過那些歷史遺跡。他們會隨意地指著古街上的某處地方,微笑著告訴你:“這裡是明朝狀元楊升庵在魚凫關上刻下的石碑,這裡是清朝畫師徐訪古在春秋祠裡留下的墨寶,這裡是‘民國’將軍蔡锷在春秋祠裡寫下的石碑……”似乎所有跟敘永相關的記憶,在魚凫古街上都能一一得到印證。
千年之前,一條鹽馬古道從敘永城旁蜿蜒而過,馬幫的駝鈴和纖夫的號子曾為這裡喊來了無數繁華。
千年之後,當駝鈴和號子聲漸成絕響之時,一條魚凫古街的重新崛起,再次喚醒了人們對這座城市最熟悉的記憶。
品讀一座城池,總有那麼一兩條街會讓你留下深刻印象,或是為了美食,或是為了回憶。無論是哪種標簽,它總是代表著這座城池最不可或缺的部分。
6月18日,華西城市讀本記者行走在敘永縣城的魚凫古街上,在街邊的磚木和草叢中尋找著歷史刻下的痕跡,只為能追憶起這座城市背後昔日的風光。
永寧長卷(局部)。
一條街濃縮一座城千年歷史
魚凫古街不長,僅僅只有半公裡左右。作為一條新修的街道,它或許根本就不應該被稱為“古街”。然而不得不承認的是,在這裡你能找到幾乎所有跟敘永城歷史有關的印跡。
魚凫古街上,有一幅名為“永寧長卷”的大型石刻,上面詳細地記載了敘永城的千年歷史。魚凫國的生活場景、夜郎鬼國的征戰遺跡,乃至於唐漢明清時的建築風格,在這裡你都無需刻意尋找,它們會自動跳入你的眼睛,讓你目不暇接。
走在古街上,你隨意地拉著一位老人聊聊天,問一問他們敘永城裡有過哪些歷史遺跡。他們會隨意地指著古街上的某處地方,微笑著告訴你:“這裡是明朝狀元楊升庵在魚凫關上刻下的石碑,這裡是清朝畫師徐訪古在春秋祠裡留下的墨寶,這裡是‘民國’將軍蔡锷在春秋祠裡寫下的石碑……”似乎所有跟敘永相關的記憶,在魚凫古街上都能一一得到印證。
一條街記錄一座城昔日繁華
敘永縣位於雞鳴三省之地,自古便被譽為“黔蜀分疆第一關”。自唐置蔺州、元置永寧路以及明設永寧宣撫司以來,敘永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由於地理位置特殊,在浩瀚的歷史時空裡,永寧河水和鹽馬古道,曾為敘永縣帶來了千年繁華。這裡曾是川鹽、雲煙、茶葉的集散地,無數的挑夫和商人在此聚集。
從清雍正年間起,敘永便是川鹽運銷雲、貴的“四大口岸”之一,號稱“永岸”。在永岸經銷川鹽的鹽商,主要分為“西”、“黔”兩幫,西幫包括山西、陝西、江西等地的商人;黔幫指貴州鹽商,加上犍為、樂山、富順、隆昌、自貢、畢節等地。資金雄厚的鹽商雲集永岸,銷、運兩商共計五十余家,形成比較有規模的商業網絡,民國初期是永岸鹽業的鼎盛時期。
自有川鹽入黔開始,即有人工運鹽和馬馱運鹽。川鹽從敘永運入貴州,所經的路線大多都是窮山惡水和羊腸小道。於是,川黔邊界上成千上萬的窮苦農民,為了衣食所迫,不得不世輩充當運鹽苦力,以求一飽。他們不分寒暑,負重百斤,終年回旋於懸巖絕壁之上,穿行於風霜雨雪之中,如蝸牛走壁,三步一拄,絡繹於途。
同樣,作為敘永最重要運輸命脈,永寧河在川滇公路未通車以前,是川鹽從外地運輸至敘永的主要通道。但因河道狹窄,水流湍急,運鹽船只常有失事危險。因此,船在經過江門上灘時,需要有臨時工人幫助拉纖,有時一艘船要動用百多人才能將鹽船拉上大灘。鹽船行業,約有船工三千余人,他們不分寒暑,窮年累月在這段三百余裡的河流峽谷中艱苦地勞動,躬腰曲背,哼著號子,一步一步地從驚濤激浪中將上萬噸的鹽巴拉上岸。
雖然如今隨著交通的日益暢達,鹽馬古道和永寧河水已逐漸被人們遺忘。但在魚凫古街上,有關鹽馬古道和永寧河的雕塑和石刻,卻是俯首皆是。當年馬幫拴馬用的石頭、纖夫拉纖時的雕塑、商人住宿的客棧……行走其間,很容易會讓人產生穿越感,仿佛當年馬幫的駝鈴和纖夫的號子,會穿越歷史的迷霧重新在耳畔響起。
古街散發著鹽幫文化。
一條街見證一座城再次崛起
在歷經千年的風雨變幻後,敘永縣逐漸褪去了昔日繁華的外衣,而歷史在這座城市留下的遺跡也逐漸消失在人們的視野中。重新打造一張新的城市名片,讓這座千年古城重新崛起煥發出光彩,曾是敘永縣市民的集體呼聲。2010年,魚凫古街動工建設。一張新的城市名片,在萬眾的期待中開始孕育新生。
2011年底,魚凫古街初露峥嵘,在首次開放之日便顯示出了無可阻擋的感召力,吸引無數市民前來參觀。漫步在魚凫古街中,不少市民都驚喜地發現,曾經已消失在敘永城內的遺跡,居然在這張新的城市名片中一一再現。
敘永二中的教師鐘小平,是負責對整條古街的文化設計和打造的人。在魚凫古街的建設之初,他便提出了:“作為敘永的新名片,魚凫古街的風格和景觀,必須要真實地還原敘永縣的歷史。”
因此在他的建議下,魚凫古街的路面相對於老城區加寬了不少,但依舊采用了青石板鋪就。而街道兩旁的店面也統一采用明清時的風格,懸掛大量的紅色燈籠和刺繡招牌。“這樣設計,主要是為了讓市民感受到這座千年古城昔日的風采。”
鐘小平說,“雖然魚凫古街是一條新建的仿古街道,但卻浸潤了敘永城千年來的最厚重的歷史沉澱。作為新名片,它必定會像昔日的永寧河和鹽馬古道一樣,為敘永城帶來再次崛起。”
敘永歷史悠久,西漢前即為巴蜀與雲、貴毗鄰地區的交通樞紐和物資集散地。晉朝屬雲南郡。唐朝元和元年(806年)於納州以南至赤水河中上游北岸置羁縻蔺州。
近人蒲孝榮《四川政區沿革與治地今釋》:唐朝置羁縻宋州,州治今興文縣中城鎮,領牁龍、牁支、宋水、盧吾4縣。以彝族首領為州刺吏,屬劍南道泸州。建置歷史1199年。元朝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置永寧路。公元1629年,明王朝在今敘永縣東城設置敘永軍糧廳,屬四川省敘州府(今宜賓市);同時在今敘永縣西城繼續保留某軍區性質的永寧衛,屬貴州省,廳衛同城。
明末置敘永同知,隸敘州府。入清以後,永寧衛撤銷。公元1730年,改敘永軍糧廳為敘永廳。公元1736年,升級為與府同級的敘永直隸廳。當時廳下只領永寧縣一縣。
清朝乾隆元年(1736年)敘永廳升為敘永直隸廳,治今敘永鎮,以貴州永寧縣來屬。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以永寧縣移治於古蔺場。宣統元年(1909年)敘永直隸廳改為永寧直隸州。“民國”2年(1913年)改永寧直隸州為敘永縣,治今敘永鎮,屬永寧道。1914年,屬永寧道。1928年直屬四川省。1935年屬四川省第七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1950年屬泸縣專區。1952年屬隆昌專區,1953年屬泸州專區,1960屬宜賓專區,1970年屬宜賓地區。1985年5月屬泸州市至今未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