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史 >> 古都西安——平敞方正的帝王遺風

古都西安——平敞方正的帝王遺風

日期:2016/12/14 18:32:49      編輯:古代建築史

    明清時期的西安系以唐長安城之皇城為基礎改造而成的。明太祖洪武二年,進軍奉元路,即改安西為西安府。從此,出現了西安這個地名。洪武七年開始修建西安城桓,將唐時“新城”向東、向北加以擴展。擴建後西安城周長達11.9公裡,辟有四座城門,城門均建有城樓。清代在城東北隅加建滿城,置八旗駐軍營房,以為軍事指揮中心。清時甘陝總督,陝西巡撫均治西安。因此西安不僅是陝西省的省會,而且又是西北區域的政治軍事中心。 
    


    西安的城市布局是北方平原地帶城市的典型代表,城市力求方整規則,道路寬敞筆直,頗具漢唐長安的帝王遺風。城中心設鐘樓、鼓樓。明西安的面積與唐長安皇城廢址約略相等,城內十字街以鐘樓為中心,四面通向城門,城門外又各有關城一座。現存西安的鐘、鼓樓均為明代遺物。
    
    由以上簡介可知,西安這座重在作為一方政治軍事中心的省會城,其規劃格局的確與同時代一般省會省城規劃重在發展經濟有所不同,雖城市之總體布局仍繼承傳統的城廓分工規劃體制,但終因城市經濟發展水平的制約,未能完成環套的外廓,僅於四門各置關廂,以供有限的經濟活動需求。由此可以看出明清統治者對西北地區的經營方針,客觀上也反映了西北地區經濟發展緩慢的狀態。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