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史 >> 福建晉江五店市裡的雕刻時光

福建晉江五店市裡的雕刻時光

日期:2016/12/14 18:43:49      編輯:古代建築史

福建晉江五店市裡的雕刻時光

    時光沉澱在這裡,每一個到這裡來的人都能感受到時光的魅力,然後用情感、用光影、用腳步去雕刻這美妙畫面。

    漫步晉江老城區青陽的核心區,放眼望去盡是明清至民國及上世紀80年代前期間的傳統閩南建築群和若干番仔樓,這裡是晉江城區的發祥地,老晉江人稱之為“五店市”。

    在這裡保存著147處歷史風貌建築,一磚一石,南音梨園,都是極為珍貴的文化遺產,承載著海內外晉江人一代又一代的記憶。在閩台紅磚古厝保護學術研討會上,晉江市博物館館長吳金鵬以晉江五店市傳統街區的保護為例,講述了如何對閩南古建築進行系統而科學的規劃與保護。

    歷史留下的珍寶

    五店市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唐朝時期,開元年間,有蔡氏5人在晉江青陽開設5間飲食店,以方便過往行人和客商,人稱“青陽蔡五店市”,因來往肩挑手提的人很多,生意逐漸繁榮,“五店市”之名開始遠播。

    五店市傳統街區位於晉江市區核心區,西接在建的萬達廣場,東臨塘岸街、泉安路等市區繁華地帶。街區占地126畝,街巷格局保存較為完整,依山就勢,建築營造結合地形,形成高低錯落的景觀特征。

    街區裡歷史建築眾多,保留147處明清、民國至現代各個時期各具特色的歷史風貌建築,具有連續性和多樣性的特征。不僅有青陽古八景中的四景,青陽蒼翠、石鼓喧聲、桃花疊浪、雁塔地靈;也有香火長盛不衰,分爐東南亞、台灣等地的石鼓廟;還有遍布港澳台和東南亞等地10多萬人的蔡氏、莊氏等海內外鄉親尋根谒祖的蔡氏宗祠和莊氏家廟。且不論是獨具閩南特色的“皇宮起”紅磚建築,還是中西合璧的洋樓,抑或是西洋建築,“五店市”早已成連接僑台親緣的紐帶。

    同時,這裡還保留著高甲戲、木偶戲、南音等具有閩南傳統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文化與財富的轉換

    “我們以打造城市新客廳為目標,增加城市文化品牌的塑造力和識別力,避免城市建設中傳統文化的喪失和‘千城一面’。”吳金鵬說,在五店市傳統街區的保護過程中,尤為注重公共屬性,強調公共服務功能,塑造高品質的城市公共活動空間。

    五店市是以“守望閩南傳統文化,打造閩南文化新街口”概念性主題來進行總體布局,重點突出“閩南古建築文化、民俗文化活動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三大文化要素,並將“美食、茶道、咖啡”三大時尚活力要素,融入到建築文化和商業業態中,運用部分情景的再現和展示,勾勒歷史街區風貌。

    如以青陽山為背景,莊氏家廟與蔡氏宗祠為建築核心,以水塘為主要活動空間,在傳統街區中占據重要地位,通過顯山—現水—連祠的手法打造地塊核心景觀節點,此外,湖邊重現青陽八景之“桃花疊浪”的文化景觀,提升街區的文化品質。

    “我們要把五店市傳統街區打造成晉江城市核心區中一片‘老年人覺得懷舊,年輕人覺得時尚,華僑覺得很鄉土,晉江人覺得很僑鄉,外地人覺得很閩南’的地方,讓這裡成為傳承歷史的文化寶庫和海內外晉江人共同的精神家園。”吳金鵬說,把五店市傳統街區打造成文化制高點、商業繁榮帶、旅游好去處、文化創意集中區和流傳後世的無價之寶,就是最終的目標。

    五店市裡的雕刻時光

    走進五店市,你會不由自主地放慢腳步,這個坐落在晉江最繁華地帶的傳統街區,有著它獨特而深沉的氣息。

    這一邊是閩南傳統風格的紅磚古厝,那邊卻是精雕細刻的的番仔樓,還沒看夠這民國的洋樓,卻被那邊悠悠的南音所吸引。

    如今,五店市傳統街區已進入實質性的建設階段,安海番仔樓復建工作已完成近半,綠化景觀工程正在逐步推進,青陽山綠化及木棧道、觀景平台基本完成,管線等市政配套設施都在抓緊進行。“我們在舊城改造中很注重收集古建築的構建,現在五店市的建設中就可以用到。”吳金鵬說,他們打算將近年收集來的木構件、紅磚等運用到五店市傳統街區的建設中,真正做到修舊如故,以文化作為主題,時間作為主線,讓游客到這裡感受舊時光。

    在五店市東南入口處,有一條長約320多米、具有閩南建築風情“出磚入石”的景觀長廊,正在緊鑼密鼓地修復當中,這閩南特有的建築紋路叫人忍不出伸手觸摸,似乎每一塊石,每一塊磚都承載著不同的故事,“由於牆面所要求的建築工藝都是百年以上的,施工困難較大,但如今已完成了近7成工程量。”吳金鵬說,五店市就像鬧市裡的桃花源,這裡沒有喧囂,沒有紛擾,有的只是歷史的遺跡與時光的留痕。

推薦閱讀:

深圳清湖社區居民捐兩千萬修繕宗祠廟堂

蘇州出台政策鼓勵民資進入古村落保護

杭州規定拆古建築最高罰50萬 評論批綿軟乏力

聊城“中華水上古城”風貌初步形成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