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史 >> 沉睡千年的建安古堡

沉睡千年的建安古堡

日期:2016/12/14 18:38:16      編輯:古代建築史

    建安堡在榆林東北方向,下高速沿榆林城外向金雞灘方向走。據史記載,修建於明成化十年(1474年)的建安堡當時有駐兵701名,馬401匹,有都司一員。是陝北明長城38堡中駐兵的36營堡之一。駐兵數量在當時駐兵的36個營堡中算是兵員比較多的。

    建安堡建在一個平坦的緩坡上,東南西三面環山,北面懸崖,公路從北坡下經過。遠遠的望過去,建安堡靜靜的躺在那裡,像一個碩大的沙盤,夕陽下土城牆環繞四方,正西和西南角的馬面牆碩大方正,上面建有閣樓。在落日的余晖下,我幻想著在那冷兵器時代,數萬人圍困在建安城外,馬匹圍著土城回旋奔跑,帶起一縷縷塵煙,城上磨刀霍霍萬箭齊飛而下,城下旌旗招展人喊馬嘶,塵土飛揚。然而眼前冷清清的建安卻是一派“長煙落日孤城閉”的景象。

    我的車沿公路向下,來到建安堡所處的山崖底下,左右看看,四周不見上山的路,繼續向前,右邊出現一條土路,根據路面的寬度我確定這就是通向建安堡的唯一路徑。在七拐八拐之後我來到建安堡的東門。來前從網上看到過一張從西南方向拍攝的古城遠景圖,因此,我並沒有停留,我知道此時我應該繞過城池往城的西南方向去,那裡不僅拍攝的最佳角度,而且城外關帝廟的牌樓也落日的余晖下靜靜的等著我的來臨。

    太陽落的很快,城堡的外牆已呈現出橙黃色,關帝廟前的牌樓在日落的余晖下異常的醒目。

    牌樓下左右各安放兩個石獅,一新一舊。仔細一看,舊石獅竟然是一個石獅從中間被一分為二,一個左臉,一個右臉,四個石獅雖然生態各異,但它們卻都共同注視著古城,。

    我站的位置正對著古堡的西南角,角樓修建在高大方正的土台馬面墩子上,城牆以角樓為中心向兩面對稱延伸,城牆外圍四周是長滿雜草的荒灘,路邊有地,農民收拾著地裡的農作物,滿載的農用三輪車有的沿城牆外的小路駛過,有的由南門進入古堡。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