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安三大古堡
日期:2016/12/14 18:36:52   編輯:古代建築史
迎恩堡
遠山上的古堡氣勢恢宏
蓮花鎮堡中有寺的三台堡
隴城鎮常平堡正門保存完好
天水古堡,現存在天水境內的有500多座,而最為完整、獨特的古堡,是位於天水市秦安縣的三大古堡:迎恩堡、三台堡以及常平堡。
陪同我們采訪的是秦安縣文物局的安俊維,一個樸實的80後年輕人。他說感覺自己的心靈和家鄉的古堡有著神秘的聯系。
我們首先趕到秦安縣城邊的西川鎮神明川村。
緊挨著村子的是白鶴山,順著黃土路上山,在山頂,高大的牆體兀地出現在眼前,一個黃土建築的城堡便伫立在山頂,這就是大名鼎鼎的迎恩堡了。
從堡子北邊的堡門進入古堡內部,僅是穿過堡門,就好似穿過了一段山洞,門頂是用粗壯的圓木搭建而成,厚達3米的牆體圍成了古堡。進入古堡內部,房屋、街巷、水井、樹木一一出現在眼前,鴿子在屋頂跳躍,干農活的農具在牆根或堆放或搭靠,往年收的玉米棒子就掛在檐下,木板門或虛掩、或大方地敞開著,你可以隨意地推開一兩家,就可以進入小院內,偶爾遇見有幾個要去上學的孩童在我們招呼的時候,羞澀地跑著躲起來,然後在巷子的折角處,偷偷地探出半個小腦袋打量我們,一切都是這麼淳樸,仿佛我們剛才穿過的不是黃土夯築的堡門,而是時光的隧道。
我們像一群突然闖進的現代人,好奇地打量著這座古堡,驚訝於歷經了百年之後,還依然可以供人們生活、繁衍生息的古堡。
關於迎恩堡的歷史,就不得不提到“隴上鐵漢”安維峻
從古堡的北邊堡門進入,再從古堡南邊的堡門走出,站在迎恩堡的門口,抬頭仰望。厚重的黃土夯築了這座堅實的百年古堡,歷經風鞭雨打,已然成為墨黑色,滿身的皺褶訴說著這座古堡的滄桑,可是堡內卻仍是綠草青青,鳥飛莺鳴。
關於迎恩堡的歷史,就不得不提到隴上鐵漢安維峻。
忍受著陽光的暴曬,記者一行沿著沒有一點樹蔭的山路,去了白鶴山另一端。在那裡有一座民間熱心人士建立的安維峻博物館。
迎恩堡的所在地神明川村就是“隴上鐵漢”——原福建道監察御史安維峻的故鄉。土生土長的西北漢子安維峻,性情耿直,不阿權貴,是典型的西北漢子的性格,曾於1893年任福建道監察御史。安維峻在中日甲午之戰前夕,支持光緒皇帝為首的主戰派,他以鮮有的勇氣和剛直,在短短的十四個月的任期內,連續六十五道上疏,直言谏诤。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請誅李鴻章疏》:“李鴻章平日挾外洋以自重,固不欲戰,有言戰者,動遭呵斥,聞敗則喜,聞勝則怒。中外臣民,無不切齒痛恨,欲食他鴻章之肉。而又謂和議出自皇太後,太監李蓮英實左右之。臣未敢信。何者?皇太後既歸政,若仍遇事牽制,將何以上對祖宗,下對天下臣民?”最後,義正嚴辭地提出要將“倒行逆施,接濟倭賊”的李鴻章“明正典型,以尊主權而平眾怒”。京城時人以“隴上鐵漢”四字相贈,成為了清代著名的谏官。
一路上,安俊維向我們講述了迎恩堡和安維峻,以及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們的故事。迎恩堡始建於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而安維峻在晚年回到了家鄉,在光緒三十三年(1907)組織村民在原堡子基礎上增築,使其更加堅固完整。迎恩堡建有三道堡門,占地面積約8畝,堡內打有一口井,名叫“爺廟井”,因堡底有一關帝廟,故名。遺憾的是,這次我們因故並未找到。堡的四周建有6個炮台房,分布在四角,堡牆的四周分布著均勻的炮眼,並有女兒牆,堡牆高約6.6米,寬約2米。牆頭上人可以自由行走。堡子的退口處又叫“板頭兒”,供人從堡牆退下時逃跑,退至山上,人盡板取,敵人難以通過。1975年,迎恩堡女兒牆被拆毀。如今現在堡牆、堡洞、堡門、水井均好,水井繼續供村民吃水,堡內居住著十幾戶村民。
就是有了安維峻不遺余力為了守護百姓、保衛家園,當地的人們一代代直到今天,都為其感念。就在當地,個人出資修建了一座紀念安維峻的博物館。
不大的博物館,紅牆黛瓦,別致的小院,曲徑通幽。正房裡面安維峻的塑像穿著清代官服正襟危坐,而實際上他留下來的老照片,則更像一位慈祥的白胡子老人,想到他的铮铮鐵骨,真是可敬亦可近。
從山頂下山,我們到明川村的安維峻故居探訪他生活過的痕跡。一進院門,一株葡萄籐細細嫩嫩的,攀援在門口,如今的故居仍然有村民居住,一位老大爺熱情地把我們迎進了堂屋。古舊的房屋內還保留著以前的老物件,木質的房門、窗稜,已經都被歲月打磨,沁入了世世代代生活在這裡的人們的喜怒哀樂而油光發亮。
三台堡也就百來年的歷史,但堡中的田家寺據說最早卻是修建於隋代,於是古堡給人一種久遠的感覺
緊接著,我們的采訪車繼續東行,到達了位於蓮花鎮的三台堡。迎恩堡與名人有關,三台堡會有怎樣的特色呢?
這座古堡最為獨特的是堡中有寺。寺名:田家寺。
古堡的堡牆及牆頂用青磚幫砌,名為三台,也正是因為這座古堡分為三台,三道門;第一台為堡門,第二台為田家寺門,第三台為正殿門。我們從第一台開始,逐級登上了三台堡的每一台。
三台堡地勢很高,在蓮花村堡子山北麓,逐級登上,視野也漸漸開闊,站在第二台的田家寺內,就可以將整個位於清水河下游的蓮花鎮盡收眼底。
三台堡也就百來年的歷史,但堡中的田家寺據說最早卻是修建於隋代,於是古堡給人一種久遠的感覺。
而位於第二台的田家寺這座佛寺為何名曰“田家寺”,這裡有一段奇妙的傳說。(文/圖記者
天水古堡,現存在天水境內的有500多座,而最為完整、獨特的古堡,是位於天水市秦安縣的三大古堡:迎恩堡、三台堡以及常平堡。
陪同我們采訪的是秦安縣文物局的安俊維,一個樸實的80後年輕人。他說感覺自己的心靈和家鄉的古堡有著神秘的聯系。
我們首先趕到秦安縣城邊的西川鎮神明川村。
緊挨著村子的是白鶴山,順著黃土路上山,在山頂,高大的牆體兀地出現在眼前,一個黃土建築的城堡便伫立在山頂,這就是大名鼎鼎的迎恩堡了。
從堡子北邊的堡門進入古堡內部,僅是穿過堡門,就好似穿過了一段山洞,門頂是用粗壯的圓木搭建而成,厚達3米的牆體圍成了古堡。進入古堡內部,房屋、街巷、水井、樹木一一出現在眼前,鴿子在屋頂跳躍,干農活的農具在牆根或堆放或搭靠,往年收的玉米棒子就掛在檐下,木板門或虛掩、或大方地敞開著,你可以隨意地推開一兩家,就可以進入小院內,偶爾遇見有幾個要去上學的孩童在我們招呼的時候,羞澀地跑著躲起來,然後在巷子的折角處,偷偷地探出半個小腦袋打量我們,一切都是這麼淳樸,仿佛我們剛才穿過的不是黃土夯築的堡門,而是時光的隧道。
我們像一群突然闖進的現代人,好奇地打量著這座古堡,驚訝於歷經了百年之後,還依然可以供人們生活、繁衍生息的古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