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豐雙墩鎮村民集資修復村中古跡
日期:2016/12/14 18:40:33   編輯:古代建築史村中歷史悠久的道光橋
今天上午,長豐縣雙墩鎮海寶村始建於唐代的古建築唐代洗馬寺已修葺一新,正式與公眾見面。“每個村莊都有著它的古老歷史故事,我們不能讓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消亡。”原來,古跡是海寶村村民自發捐資恢復的。
村民自發捐資修復村中古跡
記者在該村采訪時了解到,這座始建於唐代的洗馬寺早已損毀,但卻在村裡留下了悠久的傳說。
捐資修葺村中古跡發起人之一村民李甲告訴記者,海寶村是一個擁有悠久歷史的村子,它的歷史是與合肥的金斗城捆綁在一起的,村中也留下不少歷史文化古跡,始建於唐代的那座洗馬寺,便是其中一個。李甲說:“若干年後,可能它會變得和大多數在城鎮化建設中消失的村莊一樣,平平常常,沒了歷史底蘊。”
因此,海寶村村民決定,為搶救這個古老村落的歷史文化,首先開始從修復村中最有名的古跡“唐洗馬寺”開始。去年年末,海寶集的村民們被動員起來,自發出錢出力。李甲感歎:“即使是一個村,也應該有自己的歷史文化記憶,作為年輕一代,我們應該主動承擔起這份職責,讓家鄉的悠久歷史文化繼續傳承下去。”
小村歷史傳說始於大唐盛世
據了解,雙墩鎮海寶村古稱海寶集,曾是北方定遠、鳳陽等地進入合肥城的必經之路,由於地處交通要道,它一直是座繁華的重要集鎮。相傳唐初武侯大將軍尉遲敬德,在開創大唐太平盛世的“貞觀之治”期間,奉李世民之令領兵駐守合肥參加“金斗城”的建設。其兵馬曾在今長豐境內安營扎寨。後人在駐軍飲馬、洗馬處建寺廟,取名洗馬寺以示紀念,那條河也被稱為洗馬河,因此整個海寶村的文化可以說是一部“洗馬文化”。
對於這個古老的傳說,其真實性如今不可考,但是洗馬寺在此前卻是一座確實存在的古寺,清嘉慶《合肥縣志》有載:“洗馬寺在海寶集,離城五十五裡,相傳尉遲敬德駐軍洗馬於此。”
除了洗馬寺,村裡還留存著數百年歷史的古井,一些唐代的石刻,還有一座橫跨在洗馬河上的名為道光橋的木橋,這座橋也是曾經通往合肥要道上的必經之路。據村民介紹,這座木橋始建於清代道光年間,橋身使用的都是硬木,從道光年間一直到今天都沒有腐朽,若不是出於保護它的考慮,至今上面還能跑小汽車呢。據了解,這些古跡也都被海寶村的村民們列為保護、修復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