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史 >> 西島古屋 中國南海百年民居

西島古屋 中國南海百年民居

日期:2016/12/14 18:36:48      編輯:古代建築史

百年珊瑚房見證西島的興衰

    島民小陳介紹到,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一棟棟色彩艷麗的西式小洋樓出現在西島的土地上,昔日的珊瑚屋或被推倒重建洋樓,或在台風吹打和暴雨侵蝕下,漸漸破敗了,現在還能大致見其原貌的珊瑚屋還有二十間左右,主要集中在村子的一條巷子裡。

    二十多分鐘後,在小陳的帶領下,記者見到了真正完整的珊瑚房。珊瑚房的整體外觀跟南方的人字形磚瓦房差不多,屋頂上蓋的是瓦片,只是牆體不一樣。這些古屋的牆體是用珊瑚化石建的,別具風情。小陳說,西島人世代采用海中的珊瑚石作為建築原料,以前每家要建房子時會就地取材到海邊挖來珊瑚石,一塊塊疊砌起來做成牆壁,再鋪上從崖城鎮買來的瓦片,就蓋成了珊瑚屋。在小陳的印象中,以前從道路、籬笆、圍牆到屋牆等都是用珊瑚石建造的,入村來,就像進入珊瑚石迷宮似的。

    “珊瑚化石透氣性好,冬暖夏涼,對人體有保健作用。而且珊瑚石是海石,不怕鹹澀海風的侵蝕,由於它本身具有石灰特點,遇風雨淋灑,而產生一種自然粘合的膠接板結作用,再加上它本身質輕,壓力不大,所以壘造的屋牆和圍牆都相當堅固。由於易削切,牆體外觀也相當平整,並給人留下一種非常寫意的快感。”對於珊瑚的特性,小陳說得頭頭是道。大學畢業後,小陳選擇回到生養他的西島,在社區為大家服務。

    隨後,小陳帶著記者來到一棟很特別的珊瑚老屋面前。站在門口,斑駁的牆體雖露出片片珊瑚石仍掩蓋不了當年的氣派恢宏,閣樓門洞上方的字、精美的花鳥圖案,無一不是觀光中感慨的對象。

    聽見說話聲,老屋的主人陳世強面帶笑容立刻走了出來,表明來意後,陳世強更加熱心,講起了老屋的歷史和建造珊瑚房的方法程序。

    “這座珊瑚房子是我太爺爺修建的,已經有120年的歷史了,是西島以前最大的房子,日本人以前侵占、駐兵西島就住我家,後來1953年中國人民解放軍來也是住在這裡。”說起自家的房子,陳世強很是自豪。

    靠海吃海,西島人一直以捕魚為生。以前,他們捕到魚後就拿到岸上跟黎族人換大米和油鹽。陳世強的太爺爺就是靠捕魚發家的,抓到魚後就去換糧食,靠自己的勤奮慢慢有了余錢,然後再去羊欄買地種水稻,慢慢地積累了財富。陳世強的太爺爺在外面見多識廣,在看到崖縣(今崖城鎮)的古民居後,便決定回西島修房子。這座老宅有1000多平方米,整體結構是人字形的南方民居,但是卻結合了西島的特點,房梁和瓦片都是用從崖城買回來的,牆體是用珊瑚片壘砌而成的。最有特色的就是大門,上邊的圓弧形是一個“喜”字,下面有梅蘭菊竹裝飾。雖然歷經百年,但仔細些仍能看出這些植物的顏色,盡顯了昔日的繁華。

    在大門上,還能隱約看見“安仁第”這幾個字。陳世強說,大概意思是現在房子已經建好了,一家人就可以安定下來,回歸田園。雖歷經百年滄桑,但是這座珊瑚房仍屹立在西島上,見證世間的興衰。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