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史 >> 滾繡坊

滾繡坊

日期:2016/12/14 18:50:27      編輯:古代建築史

    滾繡坊,原名“衮繡坊”,這是一條古老的小巷,為宋代六十五古坊之一。它位於十全街帶城橋北堍西側,東出鳳凰街,西出平橋直街。明盧熊《蘇州府志》、乾隆《蘇州府志》、民國《吳縣志》等均作“衮繡坊巷”。因巷口有“衮繡”牌坊而得名。“衮繡”,即“衮繡衣裳”,是古代皇帝及位列“三公”者穿的禮服。所謂“三公”,即身居太傅、太師、太保的官員。在封建社會裡,這是朝廷中最重要的官員了。 

    太子少師住在巷內

    宋代,有個退居官員、太子少師元绛住在這裡。元绛,字厚之,錢塘(今浙江杭州)人,遷居蘇州。他於天聖八年(1030)考中進士,後在江寧等地做官,勤於政事,作風清正,對百姓中發生的訴訟案件,能主持正義,公正判斷,為民作主。他在任永新知縣時,有個富豪子弟龍聿,誘使一貧家少年周整共同飲酒,周醉後,龍聿向周買下田地,並立了田契。事後,周母知道了,一問情由,知道兒子受騙,就向縣衙告狀。縣官認為,田契上蓋有印章,合乎手續,不予受理。後來,有大員來縣裡巡視,周母又擊鼓告狀,不但未准狀子,還打了二十大板。元绛到任,周母再去告狀,元绛看了田契,看出了破綻,他將龍聿叫到公堂,說:“這田契上的印章是剪下來拼上去的,分明是偽造,你還賴得了嗎!”龍聿無話可說,遂將田地歸還周家。由於元绛善於治獄,以功遷工部郎中,歷任河北轉運使,召拜鹽鐵副使,歷知州府。熙寧中,召為翰林侍讀學士,又出任開封府、拜三司使,參知政事(副宰相),受到皇上的尊重。在他告老回鄉時,皇上贈予太子少保,死後贈予太子少師。這樣,元绛就位列“三公”了。蘇州知府在他的住處建立牌坊,以他的殊榮作坊名,名“衮繡坊”。後世未究原意,用諧音寫成“滾繡坊”,這就失去了歷史意義,與文化古城不符,應在適當時改正。 

    亦園有個“老名士”

    巷內舊有“亦園”,為清初著名文學家、劇作家尤侗的故居。尤侗(1618—1704),字展成,一字同人,號悔庵,艮齋,西堂老人。他出生於葑門外斜塘農村,為明末諸生,極有才情。清順治五年破例作為拔貢,他進京廷對。順治帝看了他的文章,說道:“這是個真才子”。康熙十八年(1679)應博學鴻儒科試,任翰林院檢討。他與同僚合作了一冊《平蜀詩文》,詩頌當朝。康熙帝在書中發現有尤侗的名字,隨口說了:“尤侗是個老名士”。頓時尤侗身價百倍,譽滿京城,人人稱他為“老名士”。年過花甲,尤侗才考中進士,他就告老回鄉了。尤侗在滾繡坊內建了一處宅第,取名“亦園”,占地十畝,雖並不豪華,但布局合理,小巧精致,內有“南園春曉”、“草閣涼風”、“寒村積雪”等十景。康熙三十八年,康熙皇帝南巡到蘇州,尤侗年已八旬,仍出門迎駕,並獻上萬壽詩,康熙皇帝龍顏大悅,御賜“鶴棲堂”三字。尤侗即制匾掛於廳堂,並自撰一副對聯:“章皇天語真才子;聖上玉音老名士”,以顯示自己的榮耀。尤侗熟讀經史子集,才華橫溢,落筆成文,他是個文學家、也是個戲劇家,寫過傳奇劇《桃花源》、《讀離騷》、《吊琵琶》等,經藝人演出後,受到觀眾的歡迎。

    畫家、書家及作家

    畫家顧仲華、書法家蔣企范住此巷內。顧仲華(1890—1975),原名福妹,吳縣(今蘇州)人。他一生研究繪畫,先後在東吳大學、蘇州美專任國畫教授。他畫藝全面,山水人物、花卉果品、翎毛走獸、博古器皿,無不精通。在蘇滬兩地曾創辦顧氏國畫學社,招收學生,自編教材,傳授畫藝。早在1930年,他就參加全國第一屆美術展覽,作品獲得好評。1956年應蘇州刺繡研究所之邀,曾創作刺繡、缂絲畫稿及花鳥寫生稿300余幅,為剌繡事業作出了貢獻。蔣企范(1890—1960),名忠傑,蘇州人。他出身於吳郡望族的書香門第,書法、繪畫、詩文無師承,全得力於家教。他的書法作品,筆力蒼勁雄厚,沉著古樸,極受人們的歡迎。當時,蘇州商店的招牌,有不少是他所寫。後又繪畫,有沈石田之風格。主要作品有《春景楊柳圖》、《竹石圖》、《風雨圖》等。滾繡坊中段北側有條小巷,名青石弄。弄底為現代文學家、教育家葉聖陶抗戰前的故居,現為《蘇州雜志》社編輯部。葉聖陶(1894—1988),又名紹鈞。蘇州人。近代教育家、作家,解放後曾任出版總署副署長兼編審局局長,出版社總編輯,教育部副部長等。致力於小說、散文及兒童文學創作。主要著作有《倪煥之》、《牧羊兒》、《稻草人》、《古代英雄》等。

推薦閱讀:

北京的牌樓

讓你不想睡的家居風水

隋唐洛陽城應天門西阙遺址考古發掘工作基本結束

邢台張奪考古重大突破 又發現93座戰國漢代墓葬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相關文章
    没有相关古代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