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推薦:《中國古建築修繕技術》
日期:2016/12/14 10:49:54   編輯:古建築紀錄
書 名:中國古建築修繕技術
作 者:文化部文物保護科研所 主編
出 版 社: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出版時間:1983-8-1
版 次:1
頁 數:380
字 數:323000
印刷時間:2011-9-1
開 本:32開
紙 張:膠版紙
印 次:14
I S B N:9787112014132
包 裝:精裝
【內容簡介】
《中國古建築修繕技術》介紹了有關古建築的工程做法和古建築維修中的傳統做法,介紹了一些新材料、新工藝。本書著重總結老一代古建築修繕工人的實際操作經驗,內容包括木、瓦、石、油漆、彩畫、搭材等六大作的修繕技術和傳統作法,並對若干新材料、新工藝也作了簡要的介紹。
【精彩書摘】
打牮撥正,顧名思義,打牮,就是將構件抬起,解除構件承受的荷重。撥正,就是將傾斜、滾動、撥榫的構件重新歸位撥正。此項工作,通常稱之為大木歸安。打牮撥正、大木歸安是套完整的工作程序,但由於建築物的毀損程度不同,因此在實際工作中,打牮撥正和大木歸安也不一定都要連貫進行。比如抽梁換柱工作,就只需要打牮。如換梁,可用打牮的辦法先將和此梁搭接的各桁用牮桿支起,將影響拆卸梁的牆或裝修等構件拆掉,抽掉頂梁的各柱,把舊梁落下,按原位將新梁換上。一般情況下,新梁與舊有的其它構件可能有偏差,這是正常情況。因一般大木構架在使用期間,大都有走動現象,所以梁可隨其它構件誤差度吻合即可,不用再進行撥正歸安其它構件了。但對於歪閃的構件需要撥正歸安時,則往往和打牮分不開。因此,我們把這項工作統稱為打牮撥正大木歸安。
具體操作方法是,屋面拆除後,挑開椽子望板卸下。桁枋、墊板及其它構件都不落架,牆身如果完好可以不動,但須掏挖柱門,將影響工作的裝修拆除堆放整齊。用杉槁(也可用其它現有圓木、方木或大板),扎綁繩、標棍等,綁好迎門戗(順梁身方向,和梁身呈180。角的支撐斜柱)和捋門戗(在粱身中部和梁身呈90。角的支撐斜柱),打好撞板(如果房屋歪閃嚴重,綁戗工作應在拆挑屋面之前作好,以免發生危險)。
木構架首先應活動松開,然後在進行歸安,先從梁架檢查,把梁架的各構件調整完了之後,將屋面上的桁枋椽望整理復原後,再將前檐柱及其它有關柱子都吊直扶正,找出側腳,把所有的戗桿依次綁好。為了保證施工操作安全,所以在窘瓦和牆身工程未完之前不要撤去戗桿。發戗時(推拉戗桿的過程稱作發戗),所有操作人員用勁要統一,指揮發戗的人要穩健、果斷,掌握發戗程度要准確。所有操作戗桿的人也應精力集中,聽從指揮。
【讀者評價】
中國古建築修繕技術這本書的印刷質量是非常不錯的,很喜歡,而且價格相對來說很實惠,可謂物美價廉,無論是裝訂方式,還是發貨包裝,個人感覺都是很不錯的。買之前還特意看了一下編輯推薦,本來還有點猶豫,看到這麼多名人都喜歡,也就打消了我的猶豫。
簡單地看了下《中國古建築修繕技術》,它介紹了有關古建築的工程做法和古建築維修中的傳統做法,介紹了一些新材料、新工藝,著重總結了老一代古建築修繕工人的實際操作經驗,內容包括木、瓦、石、油漆、彩畫、搭材等六大作的修繕技術和傳統作法,並對若干新材料、新工藝也作了簡要的介紹。我發覺我已經喜歡上它了,尤其是書中一段關於打牮撥正的介紹。真是讓人愛不釋手,意猶未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