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建築紀錄 >> 平遙國際攝影大展 多彩夢幻般的生活

平遙國際攝影大展 多彩夢幻般的生活

日期:2016/12/13 20:02:05      編輯:古建築紀錄
山西晚報專訪平遙國際攝影大展藝術總監張國田


平遙國際攝影大展藝術總監張國田
    你在平遙看世界,這個世界也在平遙看你。或許,這就是平遙國際攝影大展(注:以下簡稱平遙影展)的魅力所在。對於該展覽藝術總監張國田而言,他通過鏡頭找尋到了平遙,為平遙挖掘出了很多故事,而在這個故事構架中,他亦是當事人。所以,當走過12載春秋的平遙已經成為一個故事時,攝影人卻能以更具包容的心去迎接新一輪的成長,面對新一輪的挑戰,並期盼新一天的曙光。而作為中國連續舉辦時間最長也是規模最大的攝影展,很多世界攝影師一心向往平遙,用張國田的話說,“每到大展時,他就過著夢幻般的生活,徜徉在每幅攝影作品背後,聽著不同人的故事,是夢幻更是美妙。”
    19日,平遙影展將迎來第13個年頭,在這個“童話世界”中,究竟會有那些缤紛元素?而對於築夢人本身來說,又有哪些設想和打算?本報記者在影展布展之際采訪了張國田,一起來聽聽他的心聲。
    攝影就是我們的生活
   “走進生活的影像”?作為2013年平遙影展的主題,很多人對這句話的內涵不太理解,是來參展攝影作品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還是用攝影改變我們的生活?當然,張國田想表達的是後者,因為在他看來,攝影早就是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平遙影展就是個大Party,來此狂歡是我們生活中最重要的活動。“今年的主題在某種程度上是2012年大展主題‘回歸·超越’的進一步闡釋和回應,即讓大家重新認識攝影,並尋找一種答案。”張國田說,這是一個數字的時代,攝影在我們的生活中每時每刻地存在著,大家隨身攜帶的智能手機,都能拍出來一張清晰的影像作品,並隨時發到微博、微信上,因此很多人迷茫了,攝影到底是什麼,我們每天從事的拍照行為,算是攝影嗎?“所以,在平遙這座城池裡,我希望傳統攝影和數字化攝影碰撞出一點火花來,讓我們明白,假如你喜歡攝影的話,該選擇怎樣的方式,該如何調整自己的活動。或許,你會因此得到攝影之外的快樂。”
    話音剛落,張國田舉起自己案頭的手機,開始沖著記者咔嚓咔嚓地拍個不停,此時的他,正利用影像來記錄自己的工作生活。
    只想讓大家安安靜靜看展覽
    是挑戰,也是亮點。因為在平遙柴油機廠展區內,相關部門對場地進行了大規模的改建,昔日廠房被夷為平地,空曠的土地上鋪滿了鮮花和草地。於是,展覽怎麼布,以何種方式布展,成為張國田比較頭疼的事情。
    今日的變革,在所難免,因為柴油機廠今後的定位就是要成為攝影人之家,為全球各地的攝影愛好者提供休閒、交流的場所。全新的環境,對於張國田來說,是個極大的挑戰,他要從昔日的思維中跳躍出來,重新為各種展覽找個“家”。“我想今年來平遙影展參觀的公眾肯定會感覺到新鮮的,但對我來說,只想為大家塑造一個良好的環境和氛圍,讓大家安安靜靜地看展覽,真正融入作品中。”張國田說。
    成功人士也有小煩惱
    作為平遙影展元老級的人物,張國田早已和大展捆綁在了一起,他逐年消瘦,白發增多,為了這個“孩子”他操碎了心。“除了吃飯睡覺,每天睜開眼睛就是轉8個展場,把作品放到最合適的位置。連夢話都是‘往左點,掛高了’……”張國田甚至說,組委會的一些工作人員,都曾經被他這樣的夢話驚醒。其實,在外人眼中,他是成功的,而在自己的內心世界中,他是孤獨的。
    張國田的煩惱有一部分是來自於“人情”,大家說了,認識他就能有個好展場,這話讓他很無奈。“很多人覺得展覽的地方展示空間的大小很重要,其實展覽前期的規劃最重要,要把視覺效果和思想表達統一呈現出來,才能打動觀眾。”不過,某些攝影家確實沒有這方面的意識,他們認為張國田不夠意思,而無從表達的張國田卻只能啞巴吃黃連。“大展在成熟,因此越來越多的策展人走到平遙,開始以專業的眼光構思、設計展覽,達到感官和靈魂統一,這讓我很是欣慰。所以我們懇請廣大攝影師放心,一定會根據你的作品,挑選適合的位置,在我們尊重攝影的同時,也請大家尊重平遙大展。”這,是張國田的肺腑之言。
    平遙大展神奇之處在於永遠未知
    當你越發喜愛平遙影展,你就越希望她能走得更長遠。那麼,未來的平遙影展,會有怎樣的變革呢?至少,在張國田的設想中,會呈現一個怎樣的局面?“我覺得攝影也是需要傳承的,所以我希望更多的學者、專家參與進來,成立藝術委員會,建立一個標准的作業化程序,並且要辦相應的攝影博物館,把老攝影家的經典作品和相機收錄進來,而且要設立平遙影展的基金,專門用來扶持有潛力的年輕攝影人,這不僅是平遙攝影展給予大家的福利,更是平遙帶給大家的福音。”正是因為愛,很多人會對此“挑刺”,比如有些網友就說了,去參觀平遙影展的人越來越少了,平遙影展像廟會等種種難聽的話語,而張國田則給出有力反擊:“假如影展趕上周末、節假日,人多的是肩膀挨肩膀,目前我已經接到了100多位專業攝影師的電話,讓我幫忙訂房呢,這難道不能證明平遙影展人氣很旺?至於廟會,我覺得攝影展的觀眾也該‘百花齊放’,雖然外行是看熱鬧,但至少大家願意來湊熱鬧,正好也給我們今後的老照片等市場交易積攢人氣麼。”
    關於未來,張國田始終無法完整表述出來,不是因為他想得不多,恰恰是因為想得太多了,以至於讓這份深沉的情感很難用語言表達出來,所以他說了:“平遙影展的神奇之處就在於它是永遠未知的,因為年年都會變,所以才能帶給人驚奇,我希望這份‘意外’能一直延續下去。”
    大事記
    2001年
    平遙國際攝影節開展,於當年9月20日至30日舉行,主題為“開放·交流”。來自法國、美國、德國、西班牙、新加坡、瑞典、俄羅斯、日本、韓國等16個國家和地區的100多位攝影家和國內4000余名攝影人士參加了這次盛會。
    2002年
    平遙國際攝影節更名為平遙國際攝影大展,主題為“世紀·中國”。大展組委會先後在法國巴黎、意大利米蘭和西班牙馬德裡舉行了新聞發布會,讓大展走向國際化的征程更進一步。很多國外攝影精品第一次亮相中國。
    2003年
    大展主題為“生活·文化”。與前兩屆相比,平遙影展在組織框架、運作機制、投入力度以及展覽作品、布展規模、圖片交易等方面有更大的拓展和提高,把大展辦成既具國際性,又具民族性的世界攝影藝術盛會。
    2004年
   “文明·發展”是本屆大展主題。本屆藝委會策劃的展覽,主打姊妹篇,即藝術攝影和紀實攝影同現,相得益彰。如法國桦榭集團在影展期間舉辦“ELLE(中國)時裝攝影大獎賽”活動;香港鳳凰衛視舉辦“中國當代攝影師優秀攝影畫冊大獎賽”活動。
    2005年
    此次大展以“紀念中國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周年”為主題,充分展現人類和平進步的歷史進程和豐碩成果,突出“和平·進步”的大展宗旨。首屆中國移動手機攝影節在本次影展中亮相,體現了百姓參與和互動的良好態勢。
    2006年
    以“多元·和諧”為主題。首度開設了古城招商洽談會,利用這樣的盛會來招商引資,發展平遙相關項目。在棉織廠展區,首次啟動市場化操作模式,引入兩個外國拍賣行,對國內外一流攝影家的原作進行展覽和拍賣。
    2007年
    主題為“合作·共贏”。參加美國聯系圖片社30周年大慶活動的31位攝影家的近350幅攝影作品在平遙展出,這是平遙影展舉辦以來,最有品位的一次展覽。此外,大展組委會使圖片交易形成市場,以圖片交易的方式最大限度地吸引、留住攝影人。其中,法國巴黎拍賣行帶來100幅國際一流攝影家的原作,展覽的同時也參與拍賣。
    2008年
    主題為“奧運·大愛”。本屆影展創立了世界攝影節高峰論壇。影展作為首創發起者,邀請來自國內外28個攝影節的組織者,圍繞大展探討影像和攝影節慶活動的持續發展能力、與國際交流和融合、大展品牌提升等問題,讓影展更加具有“國際范兒”。
    本報首次走進平遙影展,展現本報的優秀版面作品。
    2009年
    主題為“生命·夢想”。首屆手機攝影大展在平遙啟幕。在評獎方面,也有變化,在保留以往優秀攝影師獎、優秀畫冊獎、優秀新人獎等三大獎項的基礎上,對獎項予以細化和增設,增加至6大類14個獎項,獲獎人數達50人以上。
    2010年
    本屆影展推出了10年慶典系列活動,藝委會推出了《“中國平遙國際攝影大展”十年紀實畫冊》《“中國平遙國際攝影大展”十年文獻》兩本慶典圖書;平遙縣還奉獻出山西傳媒出版集團出版的《平遙名片》與《平遙國際攝影大展歷程紀事》雙冊慶典文獻。
    2011年
    主題為“瞬間·永恆”。首次設立“中國攝影致敬展”,每年推出一位在中國攝影界具有崇高影響力的攝影師,旨在向老一輩中國攝影人致敬。大展組委會推出“用手機看平遙攝影大展”手機實時播報工具,實時發布大展新聞、參展大師、展位、攝影作品、講座議程等。
    2012年
    大展主題是“回歸·超越”。本次影展首次設立國家館,展出英國、丹麥等國家的攝影師作品,觀眾可以更清晰明白攝影在當地的發展脈絡。此外,“航天”展亮相平遙國際攝影展,“神九英雄”劉旺回鄉觀展,讓廣大攝影人一睹英雄風采。
    本版采寫 本報記者 孫轶瓊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