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建築紀錄 >> 樂游原

樂游原

日期:2016/12/14 17:23:59      編輯:古建築紀錄

    漢宣帝曾經有不虞之難,裹在襁褓裡便入牢,由於長安城獄中繞天子氣,漢武帝竟下令捕殺淨盡,幾乎命懸一線。所幸獲廷尉監邴吉憐惜,指派女犯乳養,給其衣食,堅拒使者入牢檢查,以後遇赦,流落民間,從而生存。忽然時來運轉,晉身大位。漢宣帝感杜縣有庇護恩典,遂在登基之後經營杜陵以葬於斯,樂游原遂發達起來。


    凡山川河流,只有打上人類的印記,而且投射了人類的意志,尤其注入了人類的審美元素,才會變為歷史地理和文化遺產。所謂的樂游原,為渭水沖積而成,在長安城以南,今屬於西安市雁塔區所轄。漢宣帝先起樂游苑,做皇家之園林,再造樂游廟,以進行祭祀活動。苑廟皆在杜陵西北,今曲江池沿岸。樂游原顯然是以樂游苑和樂游廟而得名的。史記:漢宣帝在民間之際,好游杜縣鄉裡,樂其風物,所以我猜,苑廟以樂游所命,是漢宣帝的意思,也反映了他獨具的一種心情。

    樂游原突兀而出,呈高亢之勢,四望天下,暢然遼闊,為漢人所悅。這裡曾自生一種玫瑰樹,不知道是什麼形狀,然而我知道苜蓿,玫瑰樹下廣種苜蓿,風在其上肅然。它是張骞從西域大宛帶回來的,日照其花,光彩閃爍。當是之時,苜蓿之名還沒有約定俗成,漢人或呼其木粟、牧宿,或呼其懷風、光風,或呼其連枝草。久而久之,苜蓿之名才確立。

    唐人比漢人更潇灑,也更懂得生活的享受。正月晦日,三月三日,九月九日,長安城仕女多往樂游原踏青受爽,祓禊以免災。太平公主是武則天之女,性格開朗,計謀深厚,敢嫁三夫,有權勢,遂能在樂游原置亭邀請朋友。

    李白和李商隱曾經在樂游原上有感。李白吟誦:“樂游原上清秋節,鹹陽古道音塵絕,西風殘照,漢家陵阙。”李商隱喟歎:“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所發似乎都是衰敗信息。唐以降,關中便不為國都之地,長安城也不是京兆了。不過在宋,樂游原顯然還有一點漢的痕跡,當年的學者宋敏求就看到樂游廟的余基,並錄其志書。

    聊為長安遺民,一再隨李白與李商隱之影登臨樂游原,所見屋捨相擁,層樓競高,風不再是漢之風,天也不再是唐之天,確實是換了人間。固然人間換了,農耕太慢,城市化應該,但反顧並反思祖先的業績卻會給現代人以啟示,甚至會使生活方式的一些畸形得以矯正。作為歷史地理,文化遺產,樂游原之磨滅十分可惜,因為今人不能通過它去觸摸古人的手了。然而這也罷了,更可惜的是,作為漢唐精神的一種具象的感受體和聯想物,今人及其子孫有足不能蹈,有目不能享。在中華民族的發展進程中,打碎階級斗爭的鐐铐是重要的一步,鑽出錢眼或打碎物質主義之桎梏將是更重要的一步,不如此,中國人的精神便不能升華。君不見,在利益的追逐之下,瘋狂之輩無處不是前鏟吾古人,後損吾來者。傷逝樂游原,我作如是想。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