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建築紀錄 >> 好書推薦:中國古代主要建築設計著作

好書推薦:中國古代主要建築設計著作

日期:2016/12/14 10:49:53      編輯:古建築紀錄

中國古代建築與園林延續逾千年,雖然有過輝煌的歷史,但由於長期封建統治的歧視,以雕蟲小技不能登大雅之堂為口實,不予提倡,無數妙想巧思、精工絕技大都只在民間襲傳口授,未能總結整理,成書問世,即使有明智之舉,命筆編纂,內容也多屬官府邸宅,極少顧及庶民百家,刊行專著更是寥寥無幾。目前能見到的也只《考工記·匠人》、《營造法式》、《清工部工程做法》、《營造法原》、《園冶》、《閒情偶寄》等幾本。
  1.《考工記·匠人》 《考工記》是我國古代流傳下來最早的一部記述奴隸社會官府手工業生產各工種制造工藝和質量規格的官書,成書於春秋時代末期。其中《匠人》篇的“匠人建國”,“匠人營國”、“匠人為溝洫”三節分別規定了給都城選址、定位、測高程,規劃都城,設計王宮、明堂、宗廟、道路以及規劃井田,設計水利工程及倉庫、附屬建築等具體制度。例如都城規劃“方九裡,旁三門。國中九經九緯,經塗(道路)九軌。左祖右社,面朝後市,市朝一夫”。一軌為“八尺”,九軌即為“七十二尺”,一夫為100步X100步。元大都就是按這種規格布局的。元大都時城市中心是鐘鼓樓,是市場的集中地區,嚴格地體現了“面朝後市”、“左祖右社”的規劃思想。再如王宮規劃“內有九室、九嫔居之。外有九室、九卿朝焉”,宮分外內。前朝後寢的制度為後世六殿布局所遵循。書中還有夏後氏世室、殷人重屋、周人明堂的片斷記載。所以,《考工記·匠人》是我國現存古籍中較早的有關建築的文獻資料。
  2.《營造法式》 《營造法式》成書於北宋元符二年(1100年),將作少監李誡編修,全書三十四卷,概括為制度,功限、料例、圖樣四大部,按壕寨、石作、大小木作、雕作、旋作、鋸作,竹作,瓦作,泥作、彩畫作、磚作,窯作等13個工種分別記述。該書對建築設計、施工、汁算工料等記述都相當完整,尤其可貴的是詳細說明了古代完善的模數制,具體將“材份制”在建築設計中的應用作了詳盡的闡述,並在大木作圖樣中提供了以前尚不為人知的有關殿堂、廳堂兩類建築的斷面圖,從中明確了兩種屋架在結構形式卜的不同之處。該書實際上是對我國漢唐以來木構架建築體系的技術和規范的總結,過去只能在繪畫、壁畫或雕刻中見到的一些宋、遼.金以前的建築遺物,通過《營造法式》有了具體的圖證,並從中了解到現存古建築中未曾保留,也不使用的一些有關建築裝飾和建築設備的專名術語。這有助於理解漢唐以來在建築及文藝著作中有關建築的形象描述,也加深了些知識感受,它較之《考工記·匠人》具有更完善、更豐富,更具體的學術價值,是了解中國古代建築學和研究中國古代建築較為詳盡的重要典籍。
  3.《清工部工程做法》 《清工部工程做法》是清代官式建築通行的一部標准設計規范,成書於雍正十—二年(1734年),是繼宋代《營造法式》之後官方頒布的又一部較為系統全面的建築工程專著。全書共七十四卷,內容大體分為各種房屋營造范例和應用工料估算限額兩大部分,對土木瓦石、搭材起重、油畫裱糊、銅鐵件安裝等17個專業、20多個工種部分門別類,各有各款詳細的規程,大木作各卷並附有屋架橫斷面示意簡圖。該書既是工匠營造房屋的准則,又是驗收工程、核定經費的明文依據。其應用范圍包括營建宮殿、壇廟、城垣、王府、寺觀、倉庫的建築結構及彩畫裱糊裝修等工程。對於民間修造,多與《清會典·工部門·營造房屋規則》所載禁限條例相輔為用,起著建築法規監督限制作用。該書也是自宋《營造法式》以後歷經元明兩朝建築、施工及管理等經驗成果的又一系統總結,因之在我國建築史上都將這兩部專著看作是研究、了解中國古代建築形制及演變的僅存文獻。
  4.《營造法原》 《營造法原》是一部記述我國江南地區古建築營造的專著,姚承祖原著,張镛森增編,劉敦桢校閱。該書分為16章,分別敘述了江南地區古代建築中包括地面、木作、裝折、石作、牆垣、屋面以及工限、園林、塔、城垣、灶等項目的營造做法,並附有表現建築形象及構造的照片、插圖和圖版等多幅,對了解江南建築的形制構造及演變有參考價值。
  5.《園冶》 《園冶》一書是我國明代關於造園理論的一本專著。明末著名造園家計成撰,崇祯四年(1631年)成稿。該書全面論述了宅園、別墅營建的原理和具體手法,分別就造園的指導思想、園址選擇(包括相地、立基兩節)、建築布局(包括屋宇、門窗、欄桿、牆垣的構造和形式)、鋪地、掇山、選石、借景等項目都作了系統的闡述。附圖235幅。該書現已成為我國研究造園史和建築史以及今後造園設計和園林建築實施的唯一可供借鑒的形制參考書,其中很多理論和具體詞語也廣為建築工作者引用。由於原著采用了四六文體,詞藻華麗,讀之琅琅上口,但寓意含蓄,詞意不易為人普遍理解,為此,南京林學院陳植教授特為之作了詳盡的注釋,並按原文譯成白話,於是此書更加廣泛流行,幾乎成為建築園林界愛不釋手的參考借鑒資料。
  6.《閒情偶寄》 《閒情偶寄》也稱《一家言》,論述了戲曲,建築、園藝、烹饪等諸多方面,著者李漁,寧笠鴻,號笠翁,明末清初詞曲作家,對傳統文化造詣頗深,親自參與建築造園。書中有“居室部”、“器玩部”、“種植部”涉及建築園林。“居室部”論及房捨之向背、途徑、高下、出檐深淺、置頂格、甃地、窗欄之體制,廳堂之牆壁,聯匾之形樣,山石之布置。“器玩部”中對幾椅,床帳、櫥櫃,古董、爐瓶、屏軸、瓶、茶具、酒具、碗碟、燈燭之布置陳列與收藏等,都有獨到的見解。“種植部”以花木喻人亦可見昔日士大夫對園中植物的選擇標准。該書雖為一家之言,但仍具參考價值。
  (來源:“設計·中國”)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