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北京城南舊市
日期:2016/12/14 0:05:06   編輯:古建築紀錄
市場一角,兩名攤主坐在一台收錄機前閒聊。
一名攤主在逗孩子玩。她的攤位上擺滿了各式舊貨。這個市場的舊貨以“純粹”聞名。
幾名攤主在閉市前聚在一起喝“散伙酒”。
兩名男子在試用舊望遠鏡。不少人想趕在閉市前淘點“寶貝”。
一名男子在舊貨攤看中一個舊彈弓,拿出來試用。
4月22日,午後的陽光打在馮大千手上,刻刀和核桃在這個銷售稀奇玩意兒的小商販指間靈活跳躍,吸引著狹窄過道裡無數淘寶客的目光。
這像極了過去9年裡馮大千在城南舊貨市場擺攤糊口的每一天。但昨日,市場閉市,這樣的場景也成定格。
從上個月傳出城南舊貨市場即將閉市改建成麗澤商務區北區的消息後,通往市場的路幾乎都是堵著的,四面八方湧來的淘寶客,擠在狹窄而混亂的市場過道裡,和小商販們高聲砍價。
有人想抄底淘貨,也有人想最後看一眼這個市場。在市民眼裡,這裡的“舊貨”更純粹:字畫、舊書、稀奇玩意兒,以往見過而今遍尋不見的、想不到的,這裡全有。
馮大千已經50多歲,河北人,他記得,自己一家是在這裡熬了許多年後,才過上了好日子。
2003年,菜戶營橋城南舊貨市場開張,免費接納商戶,他被接進來。那會兒的市場冷清,市場還給商戶提供免費餐和茶水。有了一定人氣後,攤位租金便從2元/天開始漲到5元/天、10元/天。雖然攤位費上漲,但隨著市場絕對“舊貨”的名氣飙升,客流量也一直看漲。兩三年前,馮大千的攤位費漲到三四百元一月。“開始的四五年,商販們每年也就賺幾千元。最近兩三年,每年能賺七八萬元。”馮大千說。
安徽人姚南鋼和馮大千都是最早入駐的商戶,他也靠著兩個攤位養著一家四口。
姚南鋼記得他最風光的兩筆生意。第一是,他花幾塊錢淘來了兩本《三打祝家莊》連環畫,賣了1500元。第二個是,他花了260元的價格收購的一批破舊的油畫,最後賣到4000多元。
市場通知商戶們搬離的時間大概是上個月的20日。市場大門處貼著的通知稱,奉上級指示,城南舊貨市場於4月22日17點閉市。
通知貼出後,攤販們開始甩貨。甩貨也是城南舊貨市場最後一天唯一的風景。
賣字畫的王希有賣了9年的畫,以往他每天賣三兩張,“今天狂甩,10塊20塊一張,今兒個賣了700張。”
還想著繼續干下去的商戶們忙著打包。大多商戶就近選擇直線距離兩公裡的紅蓮市場和太平興盛市場。不想繼續干的老孟,則抬來了一張大方桌,和一起在市場混了多年的老兄弟聚齊,勾肩搭背喝起散伙酒。
下午4點50分,舊家具市場門前的一名店主摘下了懸掛著的“誠信為本”大牌匾。“9年前開張時掛上去的,今天徹底摘下了。”
下午5點多,十多個管理人員把住了市場的大門,只准出不准進,吆喝著讓商戶們撤離。
其實,從2009年開始,麗澤商務區的規劃已經明晰——菜戶營西街北側將是商務區的一部分,南側是高層住宅小區。到2020年,這裡將“基本完成北京麗澤金融商務區的主體規劃建設,成為成熟的高端金融商務區。”